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一章:闻道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09
导读:【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原文注音】

shàng  shì  wén  dào qín  ér  xíng  zhī zhōng  shì  wén

上 士 闻 道,勤 而 行 之; 中 士 闻

dào ruò cún ruò wáng xià shì wén dào dà  xiào zhī

道,若 存 若 亡;下 士 闻 道,大 笑 之。不

xiào bù  zú  yǐ  wéi dào gù  jiàn yán yǒu zhī

笑,不足以 为 道。故 建 言 有 之:

míng dào ruò mèi jìn dào ruò tuì yí  dào ruò lèi

明 道 若 昧;进 道 若 退;夷 道 若 颣;

shàng  dé  ruò  gǔ   guǎng  dé  ruò  bù  zú   jiàn dé  ruò

上 德 若 谷; 广 德 若 不 足;建 德 若

tōu  zhì zhēnruò yú  dà bái ruò rǔ  dà  fāng wú  yú dà  qì

偷;质 真若 渝;大 白 若 辱;大 方 无隅;大器

wǎn chéng dà yīn  xī  shēng dà xiàng  wú xíng  dào yǐn  wú

晚 成 ;大 音 希 声 ;大 象 无 形;道 隐 无

míng fu  wéi dào shàn dài qiě chéng

名。夫 唯 道,善 贷 且 成 。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
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
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
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
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
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
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
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
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白话译文】
上士闻道就努力不懈地去实行,绝不间断。中士由于识见不足,认道不清,所以觉得道似真似幻,若有若无。
下士听见合于道的话,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以为荒诞不经。
如果不能让这般俗陋的人大笑的话,道就不是真道呢!
所以古时候立言的人有这样的话“从表面上看来,明道反像暗昧,进道反像后退,平道反像不平。
”同样地,上德反像低下的川谷,高洁显荣反似含垢受辱,广大的德性反似不足的样子,刚健之德反像怠惰的样子,质朴的德反似易变的样子,其理莫不源于此。
广大的空间没有可指的角落,伟大的成就大都晚成,天籁的声音无声可闻,没有形象的象,无形可见;大道隐微不可说,没有名称来指明。
上士的人了悟这些道理,立刻付诸行动,以期合于道体。因为只有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的大道,才能施恩万物,才能无所不成。
[逐句译文]
上士闻道(上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 
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 
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 
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场景解释]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
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
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
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
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读后感想]
道德经本章想了几个禅理故事给大家
~ 兄弟修道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舍得,没有舍哪来得?你二人悟性皆不够,十年后我会再来。
”然后,飘然而去。 哥哥顿悟,手持经书决绝而去。弟弟望望父母,看看病嫂幼妹,终不能舍弃。
十年后,哥哥归来,口诵佛经,念念有词,仙风道骨,略见一斑。再看弟弟,弯腰弓背,面容苍老,神情呆滞,反应缓慢。 高僧如期而至,问二人收获。
哥哥说:十年内游遍高山大川,走遍寺庙道观,背诵真经千卷,感悟万万千千。 弟弟说:十年内送走老父老母,病嫂身体康复,幼妹成家立业。但因劳累无暇诵读经书,恐与大师无缘。 高僧微微一笑,决定收弟弟为徒。
哥哥不解,追问缘由。
高僧道:“佛在心中,不在名山大川;心中有善,胜读真经千卷;父母尚且不爱,谈何普度众生?舍本逐末,终致与佛无缘。
” 哥哥默然。 花开的智慧 院里接纳了一个年方16岁的流浪儿,这个流浪儿头脑灵活,手勤脚快。
灰头土脸的流浪儿在寺里剃发沐浴之后,就变成了干净利落的小沙弥。法师一边关照他的生活起居,一边因势利导教他为僧做人的一些基本常识。看他接受和领会问题比较快,法师又开始引导他习字念书、诵读经文。也就在这个时候,法师发现了小沙弥的弱点: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
例如,他刚学会几个字,就拿着毛笔满院子写、满院子画;再如,他一旦领悟了某个禅理,就一遍遍地向法师和其他僧侣炫耀;更为可笑的是,当法师为了鼓励他,刚刚夸奖他几句时,他马上就在众僧面前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有唯我独尊、不可一世之势。 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法师想了一个用来启发、点化他的非常美丽的教案。这一天,法师送了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给这位小沙弥,让他在值更的时候,注意观察一下花卉的生长状况。
第二天一早,没等法师找他,他就欣喜若狂地抱着那盆花一路招摇地跑来了,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 法师就用一种特别温和的语气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 “没有。
”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 “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衲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 小沙弥愣了一阵之后,脸刷地一下就红了,诺诺地对法师说:“弟子领教了,弟子一定痛改前非!”
上士的人了悟这些道理,立刻付诸行动,以期合于道体。因为只有无时不有,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