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七十八章:水德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10
导读:【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原文注音】 tiān xi m ru ru y shuǐ r gōng jiān qing zhě 天 下 莫 柔 弱
【原文】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原文注音】

tiān xià  mò  róu ruò  yú  shuǐ ér  gōng jiān qiáng zhě

天 下 莫 柔 弱 于 水,而 攻 坚 强 者

mò zhī néng shèng yǐ  qí  wú  yǐ  yì  zhī

莫 之 能 胜 ,以其无以易 之。

ruò zhī shèng qiáng róu zhī shèng gāng tiān xià mò

弱 之 胜 强 ,柔 之 胜 刚,天 下 莫

bù zhī mò  néng xíng

不 知,莫 能 行。

shì  yǐ  shèng rén yún shòu guó zhī gòu shì wèi shè

是 以 圣 人 云:受 国 之 垢,是 谓 社

jì zhǔ shòu guó bù xiáng shì wèi tiān xià wáng zhèng yán

稷 主;受 国 不 祥 ,是 谓 天 下 王。正 言

ruò fǎn

若 反。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白话译文】
天下没有一样东西比水还柔弱,但任何能攻坚克强的东西,却都不能胜过水,世上再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换它,也再没有比它力量更大的东西。世人皆知弱胜强,柔胜刚的道理,却无法付诸实行,主要的原因,乃在人们爱逞一时的刚强,而忽略了永久的平和。
所以圣人说:“能承受全国的污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这就是“正言若反”――合于真理的话,表面上多与俗情相反的道理。
[逐句译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 
而攻坚强者(而攻坚克强的能力), 
莫之能胜(却没有能胜过水的)。 
其无以易之(其它任何东西都不能改变水的特性)。 
弱之胜强(弱小战胜强大), 
柔之胜刚(柔和战胜刚烈), 
天下莫不知(这是天下都知道的道理), 
莫能行(但却不按这个道理去做)。 
是以圣人云(所以圣人有这样的观点): 
受国之垢(能接受国中流言蜚语的侮辱), 
是谓社稷主(才是江山社稷真正的主人); 
受国不祥(能承受国家天灾人祸的打击), 
是为天下王(才是天下百姓心中的君王)。 
正言若反(正确的忠告好象是逆耳之言)。

[场景解释]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
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影响;同时,在这个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
在更远的时代,水的特点还没有为人们所了解,保留《山海经》中禹治洪水的传说,和老子书中对于水的柔性和作用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
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
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再说“正言若反”。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等等。孙中原说:“这里连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他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
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联想到以下故事
金钵

金碧峰禅师忽见屋里晃动着两个影子,一道白光,一团墨点,如同悬置一般挪动,他自知大限降临,那是黑白无常前来捉拿他。

金碧峰禅师仅那么一瞥,又沉浸在禅定之中。夜色灌满了禅房。他的身体像墨块一样,融入夜之水中。

黑白无常明明看见金碧峰禅师的身影,却发现霎时没了痕迹。他俩搜寻一遍,仅是个空空的禅房。

接连三天,黑白无常明确金碧峰禅师该在禅房,想着可以轻易得手,只是,禅师无踪无迹,仿佛那禅房是禅师的躯壳,去敲去摸,并无反应。

黑白无常便打听,不得不敬佩,禅师已修成正果,达到无物的境界,他俩已感到难以交差。毕竟还没碰到过如此棘手的事情。追究下去,两位无常探知金碧峰禅师有一只纯金铸就的金钵,外形精致华丽,此物为皇帝所赐。

黑白无常认定有希望了。金碧峰禅师唯一的偏爱就是那只金钵,参禅的间隙,他偶尔会拿出来欣赏,那时,他就起了凡夫之情,喜爱狠了,禅定时,还动了喜爱的念头,那个瞬间,禅师的身形就显现了。

黑白无常商定,等候禅师起心动念那一刻,他俩立即下手。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黑白无常潜伏在禅房里。

漫漫长夜,黎明前的时候,又静又黑,恍惚中,禅师念头一闪:阳光里金色的金钵。禅师的形象犹如深潭中的浮出那样,只见一道白光,一团黑点。禅师警觉出了死亡的逼近,他立即收起了念头。

黑白无常又扑了个空。禅师已无影无踪了。静得令人着急。

天一亮,金碧峰禅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金钵投入炼炉之中。他觉得一身轻松,再无牵挂了。

夜间,黑白无常频繁登门,仍旧无可奈何,没处下手。他俩还是第一次完不成差事。

蜘蛛丝的力量

说一日佛祖坐于花园的井边向下望去,看到无数生前作恶多端的人正因自己的邪恶而饱受地狱之火的煎熬。

此时,一个江洋大盗透过地狱之火看到了慈悲的佛祖,立刻向佛祖发出了呼救。佛祖以

他慈悲的目光看到此盗生前虽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但是有一次走路正要踩到一只蜘蛛的时候,却突然动了善心,移开脚步使其得以存活,

不想成了一生中罕见的善事。

佛祖决定用用那小蜘蛛的力量来救他脱离苦海。一根蜘蛛丝垂下了井边,那大盗发现了,并立刻抓住游丝向上爬去。

不想其他倍受煎熬的恶人们看到也蜂拥上来抓住了游丝,任凭那大盗恶声大骂,他们仍然拼命地向上爬。

大盗怕蜘蛛丝不堪重负,毁了脱离苦海的唯一希望,便抽刀将身下的游丝砍断,结果,本来攀许多人都安然无恙的蜘蛛丝却突然绷断。

大盗也因抛弃了心中最后一点怜悯,而重新跌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
《道德经》
能承受全国的污辱,才配做社稷之主;能承受全国的灾祸,才配做天下之王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