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四十二章:冲和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09
导读:【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 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原文注音】 do shēng yī yī shēng r r shēng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

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原文注音】

dào shēng yī  yī shēng  èr  èr  shēng sān sān shēng wàn

道 生 一,一 生 二,二 生 三,三 生 万

物。

wàn wù  fù  yīn ér bào yáng chōng  qì  yǐ  wéi hé

万 物负 阴 而 抱 阳, 冲 气以 为 和。

rén zhī suǒ  wù wéi gū  guǎ bù  gǔ ér wáng gōng  yǐ

人 之 所 恶,唯 孤、寡、不榖,而 王 公 以

wéi chēng gù  wù huò sǔn zhī ér  yì huò yì  zhī ér sǔn

为 称 。故物 或 损 之 而益,或 益 之 而 损。

rén zhī suǒ jiào wǒ  yì  jiào zhī qiáng liáng zhě  bù  dé

人 之 所 教,我 亦 教 之: 强 梁 者 不 得

qí  sǐ wú  jiāng yǐ  wéi jiào  fù

其死,吾 将 以 为 教 父。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

【白话译文】
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如此生生不息,便繁衍了万物,因此万物禀赋阴阳二气的相交而生,这阴阳二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始终调养万物。
人所厌的是孤、寡、不谷,而侯王却以此自称,那是因为得道的侯王深明道体的缘故。
任何事物,表面上看来受损,实际上却是得益;表面上看来得益,实际上却是受损。
因此,人生在世,应顺道而行,不可仗恃自己的力量向大自然逞强,否则定得不到善终。
前人教给我这个道理,如今我也拿来教别人,并以此作为“戒刚强”的基本要义。
[逐句译文]
道生一(自然生就阴阳未判一气混元), 
一生二(一气混元激活了时间与空间), 
二生三(在时间与空间中产生了能量), 
三生万物(能量的互相转换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都有负阴而抱阳的特性), 
冲气以为和(阴阳互动是走向和谐的根本)。 
人之所恶(人们所厌恶的), 
唯孤寡不谷(莫过于“孤”、“寡”、“不谷” ), 
而侯王以为称(而侯王却把它作为自己的称谓)。 
故物或损之而益(因此万物或是因为减损反而获得增加), 
或益之而损(或是因为增加反而导致减损)。 
故人之所教(前人的谆谆教导), 
我亦教之(我们也用来教育后人)。 
强梁者不得其死(努力培养栋梁之才的人精神是不死的), 
我将以为教父(我们将以他们作为学习的榜样) 。 

[场景解释]
本章第一段话,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
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
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
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冲’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
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
冯先生的这一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相对应的故事暂时没有想到,可以看看以下的小故事

解签

一个年轻人去寺庙里求签。他很虔诚地敬香,跪拜佛像,然后抽签。一位老和尚站在一旁。

忽然,年轻人欢喜地大叫一声:“谢谢佛祖!”他起身,对老和尚深鞠一躬:“法师,麻烦您给我细解一下这个签,行吗?我知道,这是上上签呀!它怎样指引我去争得成功呢?”

良久,老和尚说:“你现在是做什么的?”年轻人羞赧地揉揉鼻子,说:“一直居无定所,东奔西跑的。”老和尚又问:“那么,你追求什么样的成功呢?”年轻人一下来劲了:“我想经商呀,白手起家,像李嘉诚、比尔·盖茨那样,做一番大事业。”老和尚问:“如果不成呢?”年轻人说:“我曾经想参与保险业,从保险推销员干起,逐步做到总裁……”老和尚笑了:“你很有志向呀,不过,这个也不成怎么办?”年轻人想了想:“说实话,我最初想当作家,写一两本书,畅销全世界,争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和尚点点头,问:“刚才,你说自己居无定所,东奔西跑,是什么意思?”年轻人说:“因为我这几年失业几次,不得不常常在外奔波,寻找一份工作糊口呗。”老和尚问:“能糊口了吗?”年轻人惭愧地揉揉鼻子:“唉……不过,我不时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接济。”老和尚宽容地笑了:“我无意反对世人追求成功的心情,但是,生存先于成功、大于成功——佛祖根本就不是为了帮助一个连基本生存都没有解决的人去凭空追求成功的。”

年轻人显然很震惊,问:“那么,这个上上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老和尚笑答:“依我看,它是说你的生活就要安定了。相对你的目前而言,它的确是上上签。”

何为高僧?

夕阳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的称谓都用上了。忽然有一天,达摩祖师让这两个弟子云游四方,普度众生,两名弟子欣然而应。于是,两个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来,两个人都做了不少好事。当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赞誉,只是两个人在助人时的性格迥然不同。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别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都绝不吝啬。小弟子就不一样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小弟子喜欢偷懒……同样是高僧,对三弟子的评价总远远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过去了,达摩祖师圆寂了。他的弟子们都继承了他的遗愿——行善助人,普度众生。这时,三弟子的名声盖过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响亮。

“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习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们果然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些年轻僧人都尊称那名小弟子为师父。”

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最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去教弟子啦。因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时候继续帮助别人呀。”小和尚们唧唧喳喳着。

“这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乐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一个僧人,连自己都快乐不了,休息不好,就是连自己都没有度好。既然连自己都没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所以啊!做个真正的高僧,首先应该懂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小和尚们似懂非懂,却做醍醐灌顶状。

看着小和尚的样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们也笑了,瞬间,小和尚们发现: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道是万物化生的总原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二气相交而生第三者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