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五十章:生死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10
导读:【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 何故?以其无死地。 【原文注音】 chū shēng r s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

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凶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

何故?以其无死地。
【原文注音】

chū shēng  rù  sǐ shēng zhī  tú shí yǒu sān sǐ  zhī

出 生 入 死。 生 之 徒,十 有 三;死 之

shí yǒu sān rén zhī shēng dòng zhī yú  sǐ  dì yì  shí

徒,十 有 三;人 之 生 ,动 之 于死地,亦 十

yǒu sān fu  hé  gù yǐ  qí  shēng shēng zhī hòu

有 三。夫何故?以其 生 生 之 厚。

gài wén shàn shè shēng zhě lù  xíng bù  yù  sì  hǔ

盖 闻 善 摄 生 者,陆 行 不遇兕虎,入

jūn  bù  bèi  jiǎ  bīng sì  wú  suǒ  tóu  qí  jiǎo hǔ  wú  suǒ

军 不 被 甲 兵;兕 无 所 投 其 角,虎 无 所

yòng  qí  zhǎo bīng wú suǒ róng  qí  rèn fu  hé  gù yǐ  qí

用 其 爪,兵 无 所 容 其 刃。夫何故?以其

wú  sǐ  dì

无死地。
【译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
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白话译文】
在人的一生中,生存的途径占十分之三,死亡的途径占十分之三,为了生存而碌碌多为,结果反而陷入死亡的途径也占十分之三。
这是什么缘故?实在是因为愈看重肉体,愈保不住它啊!听说善养生的人,在陆上行走,遇不见攻击的牛虎;在军中作战,碰不到杀伤人的兵刃。因此,犀牛虽凶悍,却无法以角来攻击;虎虽勇猛,爪子也没了用处;刀刃虽利,却难以使用。
这乃是因为善养生的人,绝不进入致死的境地。
[逐句译文]
出生入死(从生到死), 
生之徒十有三(活人有四肢九窍); 
死之徒十有三(死人有四肢九窍); 
人之生动之死地(活生生的人死于非命), 
亦十有三(也有四肢九窍)。 
夫何故(区别在哪里)? 
以其生生之厚(就是对生命的感悟境界)。 
盖闻善摄生者(传说善于把握生命的人), 
陆行不遇兕虎(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 
入军不被甲兵(进入军队不用被上盔甲和带上兵器)。 
兕无所投其角(犀牛没有目标用它的犄角), 
虎无所措其爪(老虎没有目标用它的利爪), 
兵无所容其刃(敌人没有目标用他的兵刃)。 
夫何故(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 
以其无死地(就是他没有进入必死之地)。

[场景解释]
对于此章中“以其无死地”一句,庄子是这样解释的:“子列子问关尹曰:‘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请问何以至此?’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隙,物奚自入焉?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
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这句话对老子的“以其无死地”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只要人能够依照天道行事,那么外患就不能侵入其身,他就不会走向死亡的领域。
所以任继愈先生说:“老子看来,这个世界到处埋伏着危险,生命随时受到威胁。他主张处处小心,不要进入危险范围,只有无所作为,才最安全,最足以保全性命。”(《老子新译》)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生命安全随时随地受到威胁,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抢夺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法来营养自己,而是清静无为、恪守“道”的原则,他不妄为,不伤害别人。
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
老子以本章文字对人们进行劝说,希望人们能够做到少私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
[读后感想]

没想到与老子道德经本章符合的故事

上签

两座相邻的山头,北山和南山;两座相似的庙宇,北庙和南庙;两个同样老的和尚。不同的境况,南庙终年香火不断,佛香缭绕,北庙却冷冷清清。北边的香客宁可翻山越岭爬过两座山,或者开着私家车绕过两条盘山公路,也要到南庙烧香。眼看香客越来越少,香火越来越薄,北庙的老和尚坐不住了,带了足够的干粮,独自下山、上山,他想到南庙看个究竟。

入夜,山里一片静寂,两个老和尚坐在庙外的石桌前品茶。北庙的老和尚一脸迷惘说道:“论庙宇,北山比这儿修得要好,论诚意,我认真接待每位香客,不敢丝毫懈怠。为什么这儿香客如织,而北山却寥寥无几呢?”主人笑而不答,起身续了一壶竹叶青,袅袅水雾中,取出了白日所用的佛签说道:“来,抽一签!”北庙的老和尚犹豫了一下。认真地取了一支说:“上签。”主人看也不看签上的内容说:“再抽一签!”又取一签还是上签。主人把签放到一旁,还是不看说:“再抽!”仍是上签。

北庙的老和尚拿签的手停留在半空中,狐疑地看着主人说:“怎么还是上签呢?接着抽!”这次,北庙的老和尚索性取了三支,全是上签!“难道……”他大惊,而后大怒,“这不是愚弄香客吗?世上之事天有阴晴,月有圆缺,事有成败,为何不按佛意如实相告呢?”

主人笑着摇摇头:“香客何以求佛呢?或为情所困,或为功名利禄所扰,心乱如麻,举棋不定,需要佛祖指点迷津,授以佛意。一支上签,对处于灰色中的世人来讲,无异于一世的佛光,它带给世人的是人能全、事能圆的坚定信念,世人会因为一支上签点亮心灵之灯,挣脱纷扰,分辨是非,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迎接生活。心有七窍,还有什么比信心更重要呢?世上之事本一善一恶,告诉世人摒弃恶念,一心向善,方可成功,如此而已,怎能说是愚弄呢?”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