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三十九章:得一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09
导读:【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 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 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

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

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

乎。至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原文注音】

xī  zhī dé  yī  zhě tiān dé  yī  yǐ qīng dì  dé  yī  yǐ

昔 之 得一 者:天 得一以 清;地得一以

níng shén  dé  yī  yǐ  líng  gǔ  dé  yī  yǐ yíng wàn  wù  dé  yī

宁;神 得 一以 灵;谷得一以 盈;万 物得一

yǐ shēng hóu wáng  dé  yī  yǐ  wéi tiān xià zhèng

以 生 ;侯 王 得一以 为 天 下 正 。

qí  zhì zhī yě  tiān  wú  yǐ  qīng jiāng kǒng liè  dì  wú

其 致 之 也。天 无以 清,将 裂;地无

níng  jiāng kǒng fèi  shén wú  yǐ líng jiāng kǒng xiē

宁,将 恐 废;神 无以 灵,将 恐 歇;

wú  yǐ yíng jiāng kǒng jié  wàn wù  wú  yǐ shēng  jiāng

谷无以 盈,将 恐 竭;万 物无以 生 ,将

kǒng miè hóu wáng wú yǐ  zhèng   jiāng kǒng jué

恐 灭;侯 王 无以 正 , 将 恐 蹶。

gù  guì  yǐ  jiàn wéi  běn gāo  yǐ  xià  wéi  jī shì  yǐ

故 贵 以 贱 为 本,高 以 下 为 基。是 以

hóu  wáng  zì  wèi  gū  guǎ bù  gǔ cǐ  fēi  yǐ  jiàn  wéi  běn

侯 王 自 谓 孤、寡、不 榖。此 非 以 贱 为 本

fēi  hū gù  zhì  shù  yù  wú  yù shì  gù  bù  yù  lù  lù

邪?非 乎?故 致 数 誉 无 誉。是 故 不 欲 琭 琭

rú  yù lì  lì rú  shí

如玉,珞珞(luò)如 石。
【译文】
往昔曾得到过道的:天得到道而清明;地得到道而宁静;神(人)得到道而英灵;河谷得到道而充盈;万物得到道而生长;侯王得到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不得安宁,恐怕要震溃;人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灭绝;河谷不能保持流水,恐怕要干涸;万物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消灭;侯王不能保持天下首领的地位,恐怕要倾覆。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们自称为“孤”、“寡”、“不谷”,这不就是以贱为根本吗?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不要求琭琭晶莹像宝玉,而宁愿珞珞坚硬像山石。

【白话译文】
天地万物都有生成的本源,那就是道,也可称为一。
自古以来天得一才能清明,地得一才能宁静,神得一才能灵妙,谷得一才能充盈,万物得一才能化生,侯王得一才能使得天下安定。这些都是从一得到的。
否则,天不能清明就会崩裂,地不能宁静就会震溃,神不能灵妙就会消失,谷不能充盈就会涸竭,万物不能化生便遭灭绝,侯王不能治理天下便会被颠覆。
所以贵乃是以贱为根本,高则是以下为基础。且看侯王的称孤道寡,不就是以卑微为出发点吗?
所以招致过多的赞誉就反而没有荣誉,所以,圣人不想要象珠玉那样尊贵华美,而宁愿象顽石那样低贱丑陋。
[逐句译文]
昔之得一者(昔日获得阴阳未判混元一气者): 
天得一以清(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清澈); 
地得一以宁(地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宁静); 
神得一以灵(元神得到混元一气可以有灵性); 
谷得一以盈(川谷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盈满); 
万物得一以生(万物得到混元一气可以生生不息地繁衍);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统治者得到混元一气可以号令天下)。 
其致之也(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天无以清将恐裂(天没有清澈必将崩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地没有安宁必将动乱); 
神无以灵将恐歇(元神没有灵性必将休亡); 
谷无以盈将恐竭(川谷没有盈满必将枯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万物不能生息必将绝灭); 
侯王无以高贵将恐蹶(统治者失去高贵必遭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高以下为基(高以下为根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此其以贱为本邪(以此来表明他以贱为本的态度啊)。 
非乎(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故至誉无誉(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需赞誉)。 
不欲琭琭如玉(不要认为自己是一块美玉), 
珞珞如石(把自己看成一块石头)。 

[场景解释]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说:“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
‘天得一以清’……
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企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为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而把它绝对化。”
事实上,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物质的。在世界的自然万事万物之中,老子列举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对立体,并认为对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最终归于统一。
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
在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
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读后感想]

该章道德经暂时没有想到相对应的故事,所以就讲一下以下小故事

下面的故事是刘备用人之术
三国时,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虏杀害。消息传到蜀国,刘备点起大军,要为关羽报仇。

哪里料到,报仇不成,刘备却被吴将陆逊大败而回。刘备逃到白帝城,因病一命呜呼了!

临终前,刘备将太子托付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帝托孤”。

真不愧一代奸雄,刘备托孤深谋远虑。他对诸葛亮说:

“先生雄才大略,定能安邦定国,若太子可以辅佐,就辅佐;若太子不能辅佐,就由先生你当成都王,来领导蜀国。”

听刘备如此一说,诸葛亮赶快表示,一定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太子。

一听此言,刘备赶紧叫来三个儿子,说:“我死以后,你们兄弟三人要父事丞相,若有不孝诸葛丞相的,就是天人共诛的不孝子!”诸葛亮听了,更下决心辅佐太子了。

刘备死后三天,太子刘禅登上王位。这位刘禅小字阿斗,登基之时才十余岁,才性只是下主之才,在国家政事上完全是位十足蒙昧无知的孩童。

魏主曹丕听说刘备去世,认为是夺取蜀国的大好时机,于是点起数万大军,又联络鲜卑、孟获、吴国、孟达四支军队,分五路杀奔而来。

 刘禅不久听到消息,又几天看不到诸葛亮,心中十分惊慌。派人去宰相府,管家就说:“丞相病了,不能到朝。”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把个刘禅与满朝官员急得是汗流泱背,心凉肉跳。不少人都发出怨言,不知诸葛亮肚子里装的什么药。

刘禅急得要命,不知是咋回事。于是,他亲自来到丞相府,却见诸葛亮安闲地在那里钓鱼。原来,诸葛亮早已定下了退兵妙计,刘禅这才把心放下来。这就是诸葛亮安居退五路的故事。

诸葛亮像父亲一样爱护阿斗,对刘禅竭尽忠心。刘禅虽童蒙无知,却能以赤子之心对待诸葛亮,什么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从不猜疑丞相生二心。

在诸葛亮治理下,蜀国一片升平景象。《三国演义》上说,当时是民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米满仓凛,财盈府库。

诸葛亮又订下与东吴结盟,共抗曹魏的战略。其后,南征七擒孟获,北伐六出祁山,虽未能实现天下统一的宏图,但诸葛亮在世时,却保证了“扶不起”的阿斗,稳坐皇帝的宝座,无有灾咎。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