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十七章:知有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07
导读: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十七章:知有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原文注音】 ti shng xi zhī yǒu zhī q c qīn r y zhī q 太 上 ,下 知 有 之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十七章:知有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原文注音】

tài shàng xià zhī yǒu zhī qí  cì qīn  ér  yù  zhī

太 上 ,下 知 有 之;其次,亲 而誉 之;其

cì  wèi zhī  qí  cì wǔ  zhī  xìn  bù  zú  yān  yǒu bù xìn yān

次,畏 之;其次,侮 之。信 不足 焉,有 不 信 焉。

yōu  xī  qí  guì yán gōng chéng shì suì bǎi xìng jiē

悠 兮 其 贵 言。功 成 事 遂,百 姓 皆

wèi wǒ  zì  rán

谓“我自 然”。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
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白话译文】
最上等的国君治理天下,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顺其性,各安其生,
所以人民只知有国君的存在;次一等的国君,以德教化民,以仁义治民,施恩于民,人民更亲近他、称颂他;
再次一等的国君,以政教治民,以刑法威民,所以人民畏惧他;最差的国君,以权术愚弄人民,以诡诈欺骗人民,法令不行,人民轻侮他。
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种国君本身诚信不足,人民当然不相信他。
最上等的国君是悠闲无为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然而人民都能各安其生,得到最大的益处。
等到事情办好,大功告成,人民却不晓得这是国君的功劳,反而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呀。”
[逐句译文]
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的,人民近而赞美他)。 
其次,畏之(再次的,人民畏惧他)。 
其下,侮之(更次的,人民轻蔑他)。 
信不足焉(信用不足的君主), 
有不信焉(自然有不信任他的臣民)。 
犹兮其贵言(谨慎做到不随意发号施令), 
功成事遂(帮助人民实现心愿), 
百姓皆谓:“我自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场景解释]
老子在全书中第一次描画了他的理想国政治蓝图。第一句四个层次的划分,不是从古到今的时代或时间顺序,而是指为治理好坏的统治状况。
在老子的观念上,理想的“圣人”是要“处无为之可,行不言之教”,要一如处“太上”之世,体“玄德”之君,能够“生之畜之”。
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了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五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尧之德也!老人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生动的画面,可以说是对老子的“百姓皆曰我自然”的最好图解。

在本章中,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
实行“德治”,老百姓觉得统治者可以亲信,而且称赞他,这当不错,但还是次于“无为而治”者。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实行残暴扰民政策,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表现,人民只是逃避他,畏惧他。
老子强烈反对这种“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从不轻易发号施令,人民和政治相安无事,以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当然,这种美治在当时并不存在,只是老子的“乌托邦”式幻想。

[读后感想]
我觉得老子的这篇文章现在用于企业中的公司管理上面很好,管理层应该学习以下老子的这个思想,下面两个小故事大家可以看看。
佛教》小故事
佛 在一家店铺里看到一尊释迦牟尼像,青铜所铸,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若能带回寺里,开启其佛光,记世供奉,真乃一件幸事,可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 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事,众僧很着急,问佛打算以多少钱买下它。佛说:“500元足矣。”众僧唏嘘不止:“那怎么可能?”佛说:“天理犹存,当有办法,万丈红尘,芸芸众生,欲壑难填,得不偿失啊,我佛慈悲,普度众生,当让他仅仅赚到这500元!” “怎样普度他呢?”众僧不解地问。 “让他忏悔。”佛笑答。众僧更不解了。佛说:“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 第一个弟子下山去店铺里和老板侃价,弟子咬定4500元,未果回山。 第二天,第二个弟子下山去和老板侃价,咬定4000元不放,亦未果回山。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弟子在第九天下山时所给的价已经低到了200元。眼见着一个个买主一天天下去、一个比一个价给得低,老板很是着急,每一天他都后悔不如以前一天的价格卖给前一个人了,他深深地怨责自己太贪。到第十天时,他在心里说,今天若再有人来,无论给多少钱我也要立即出手。第十天,佛亲自下山,说要出500元买下它,老板高兴得不得了——竟然反弹到了500元!当即出手,高兴之余另赠佛龛台一具。佛得到了那尊铜像,谢绝了龛台,单掌作揖笑曰:“欲望无边,凡事有度,一切适可而止啊!善哉,善哉……
《企业管理小故事》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一位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请问,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
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留个缺口给他人,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这一部分事情,自己不去做,“无位”,让下属去做,这是一种管理的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
给猴子一棵树,让它不停地攀登;给老虎一座山,让它自由纵横。也许,这就是企业管理用人的最高境界。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