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道德经 > 译文 > 正文

道德经全文原文及译文第三十四章:成大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08
导读:【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原文注音】

dà  dào  fàn xī   qí  kě zuǒ  yòu   wàn  wù  shì  zhī  yǐ

大 道 汜 兮,其 可 左 右。万 物 恃 之 以

shēng ér  bù  cí gōng chéng ér  bù yǒu  yī yǎng wàn wù  ér

而不辞,功 而不 有,衣 养 万 物而

bù wéi zhǔ  cháng wú  yù  kě míng  yú xiǎo wàn wù guī yān

不 为 主,常 无欲,可 名 于 小;万 物 归 焉

ér  bù wéi zhǔ  kě míng wéi dà  yǐ  qí  zhōng bù  zì  wéi

而不 为 主,可 名 为(于)大。以其 终 不自 为

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大,故 能 成 其大。
【译文】
大道广泛流行,左右上下无所不到。万物依赖它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办妥了事业,而不占有名誉。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白话译文】
大道流行泛滥,就像水一样,可左可右,无所不到。任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预,任万物成就,而不居其功;它养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从道体的隐微虚无看,它可说很渺小,但其用无穷,润育万物,使万物归附而不自以为主宰,它又可说是很伟大。
道所以能成其伟大,就因它始终不自以为伟大的缘故。
[逐句译文]
大道泛兮(大道广泛的能量啊), 
其可左右万物(可以左右万物)。 
恃之以生而不辞(但它恃侯万物之生却不宣扬), 
功成不名有(功成名就之后不图虚名),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护荫万物而不思主宰)。 
常无欲(常用无欲的方法获得智慧), 
可名于小(就可以小有名气);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物归顺之后而不思主宰), 
可名为大(就可以获得大成功)。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所以圣人始终不自以为大), 
故能成其大(因此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场景解释]
在学术界,关于老子的“道”的属性,有几种不同观点,最典型的主要是唯物论和唯心论截然对立的观点。
持“唯心论”观点的学者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超时空的无差别的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
对此,张松如认为,“我们不这样看。‘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怎么能是‘绝对静止的精神本体’呢?而且,就它覆育万物,而不自以为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欲也,可名小于’;就万物归附它,而不知道谁是主宰这方面看:‘则恒无名也,可名于大’。
无欲、无名、可小、可大,这个‘道’又怎么能是‘超时空的无差别’呢?”许多学者认为,“道”作为抽象概念,它既不表现物质现实事物的本身,也不能离开形式推论或理论假设的思想,它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张松如《老子校读》第206页)。
我们同意张松如的观点,“道”是一个物质性的概念,它虽然是耳、目、触、嗅诸感觉器官都不能感受到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自然界,而不是仅凭人们的主观臆想存在的精神性概念。
这一点是我们准确理解《道德经》中有关“道”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老子在本章里发挥的“不辞”、“不有”、“不为主”的精神,可以消解占有欲、支配欲,从“衣养万物”中,使人们感受到爱与温暖的氛围。
[读后感想]

冯异不居功

刘秀打天下开初,颖川的冯异就投奔到他的部下,被封为主簿。

  冯异自投奔刘秀,就认定刘秀是位贤明的开国之君,因此,忠心耿耿,誓死效力。

  刘秀初起,兵力并不强大,草粮供应也十分窘迫,经常连饭都吃不饱。

  一次,刘秀率兵奇袭饶阳,遇上是三九严寒,又两天未吃饭,真是饥寒交迫!刘秀多想吃上一顿热汤饭啊!

  可是,四周空空荡荡的。但冯异硬是想方设法,为刘秀准备了一碗热汤饭。类似琐事还很多,不能-一表述。这些事情,给刘秀以深深的感激和印象。

  跟随刘秀二年后,刘秀见冯异有大将之才,就将部队分出一部分,让他带领。不久,因他征战有功,被封为应侯。

  在刘秀麾下的将军之中,冯异治军有方,爱护士卒,深得部属拥戴,因此,士兵都愿意在他的部下作战。

  每次大战之后,刘秀都要为将军们评功进赏。这时,各位将军都为争功得赏,大喝小叫,以致拔剑击树,吵得不可开交。冯异却从不争功争赏,每次都独自静坐在大树下,任凭汉光武帝评定。这样,大家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叫”大树将军”。军中无人不知。

  刘秀称帝后,各地仍战乱不已,但大局已定。刘秀定下策略,以平定天下、安抚百姓为主。左思右想,选定冯异率兵从洛阳西进,以平定关中三辅地区。

 冯异率领大军,一路安抚百姓,宣扬刘秀的威德,所到之处,纷纷归顺,没有几个月,就完全占领平定了关中、三辅地区,替刘秀又一次立下了汗马功劳。冯异被拜为征西大将军。

  接着,冯异又连续平定数地,威势益震。这时,有奸人在刘秀面前挑拨离间说:

  ”冯异现在在外面,名声大得很。他到处收买人心,排除异己。咸阳地区的老百姓,都称呼他为’咸阳王’。皇上,你可得提防着点啊!”

  刘秀听了,让人把话传给冯异。冯异知道后,十分紧张,马上向刘秀上书自白,请刘秀不要听信谗言。

  汉光武帝真不愧一代贤君,收到冯异的信后,马上回信说:”将军你对国家和朕说来,从道义讲是君臣关系,从恩情讲如同父子关系,你根本不用介意奸人的语言。”

  为了表示诚意,刘秀把冯异的妻、子都送到咸阳,还给他更多的封赏与权力。

  而冯异一直到去世,都尽忠王事,而且从来不自居其功。

  人生启示:

古语讲”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冯异战功赫赫,兵权在握,若非刘秀是一代贤君,恐怕早已身首异处。另一方面,冯异从不以功自居,坚守旧有的正道,也是终保荣华平安的一个原因。所以,在下者对在上者,切忌以功自居,”无成”才能有成,这就是人生的辩证法。

英雄不可居功自傲

1952年6月,陈赓在代彭德怀主持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工作时,奉调回国,负责在哈尔滨筹建军事工程学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不少志愿军伤残人员来到哈尔滨休养。

有一天,在学院门口汽车站,乘客正排队上车,突然涌过来十几名伤残军人,他们争着往前挤。旁边几个老百姓看不惯,说了几句。这些年轻士兵火了,大嚷:“老子在前方流血牺牲,现在身残归来,还不该享受优待?”群众中有几个转业军人很不高兴,批评了他们。这些伤残军人更生气,他们叫喊着:“除了志愿军司令员,谁也别来管老子!”

陈赓刚好路过这里,看到了这一幕,大喝一声:“我就是志愿军司令员,今天,我就管管你们!”

士兵中有人冷笑起来:“居然冒出个志愿军司令员。”话音刚落,响起一声雷吼:“我是陈赓!”那十几个人一听,“刷”地一下立正,行起军礼,连手也不敢放下来。

陈赓命令警卫员把这些人带走,对群众道歉说:“战士无礼,干部有责,这是我陈赓教育不严。”然后,又向那几个转业军人说:“总算还有几个遵纪守法的,不然,我这个司令员可无脸见江东父老了。”

陈赓把那十几个年轻的伤残军人狠狠批评了一顿,要了一部车子,派人带他们游览斯大林公园和太阳岛,又把他们送回疗养院。

临走时,陈赓同伤残军人一个个拥抱,还刮他们的鼻子,他深情地说:“在战场上,你们都是英雄,是有功之人哪。人民敬重你们,你们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要保持志愿军的荣誉,万万不可把自己降成兵痞。要是人民嫌弃你们,你们就连亲爹亲娘也没有啦!”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