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章从 道】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情;
其情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原文注音】
kǒng dé zhī róng wéi dào shì cóng
孔 德 之 容,惟 道 是 从。
dào zhī wéi wù wéi huǎng wéi hū hū xī huǎng xī qí
道 之 为 物,惟 恍 惟 惚。惚兮 恍 兮,其
zhōng yǒu xiàng huǎng xī hū xī qí zhōng yǒu wù yǎo xī
中 有 象 ;恍 兮惚兮,其 中 有 物。窈 兮
míng xī qí zhōng yǒu jīng qí jīng shèn zhēn qí zhōng
冥 兮,其 中 有 精;其 精 甚 真,其 中
yǒu xìn
有 信。
zì gǔ jí jīn qí míng bù qù yǐ yuè zhòng fǔ wú hé
自古及 今,其 名 不去,以 阅 众 甫。吾何
yǐ zhī zhòng fǔ zhī zhuàng zāi yǐ cǐ
以 知 众 甫 之 状 哉?以此。
【译文】
甚高德位的行为形貌是对道的效仿。道化生万物的过程表现为恍恍惚惚的不确定性。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有了相对确定的形态停驻;在恍恍惚惚的不确定之中,又有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实体的呈现。在具象的实体世界,窈窈冥冥之中可以捕捉到某种情态表现。这情态表现非常本真,它蕴含着源之于道的德的信息。从古到今,这一系列表现从未改变,阅遍了众多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兴衰变迁。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人群王朝、物类王朝的基本状况的呢?就是通过观其情察其德而得知的。
【第二十二章抱 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原文注音】
qǔ zé quán wǎng zé zhí wā zé yíng bì zé xīn shǎo
曲则 全,枉 则 直,洼则 盈,敝则 新,少
zé dé duō zé huò
则得,多 则 惑。
shì yǐ shèng rén bào yī wéi tiān xià shì
是 以 圣 人 抱 一 为 天 下 式。
bù zì xiàn gù míng
不自 见 ,故 明;
bù zì shì gù zhāng
不自 是,故 彰 ;
bù zì fá gù yǒu gōng
不自伐,故 有 功;
bù zì jīn gù cháng
不自 矜,故 长 。
fu wéi bù zhēng gù tiān xià mò néng yǔ zhī zhēng
夫 唯 不 争 ,故 天 下 莫 能 与 之 争 。
gǔ zhī suǒ wèi qǔ zé quán zhě qǐ xū yán zāi cheng
古 之 所 谓“曲则 全 ”者,岂虚 言 哉? 诚
quán ér guī zhī
全 而 归 之。
【译文】
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则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则能不断地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则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则真得,贪多则反而导致自身的混乱。因此,圣人浑融一体而为天下前行探路。不执着于成名,所以能明于道;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明辨是非;不自我夸耀,所以能多有事功;不自我矜持,所以能长远在途。因为他不执着于名而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古时候所说的"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等道理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在是一个很全面的概括。
【第二十三章同 道】
希言,自然。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原文注音】
xī yán zì rán gù piāo fēng bù zhōng cháo zhòu yǔ
希 言 自 然。故 飘 风 不 终 朝,骤 雨
bù zhōng rì shú wéi cǐ zhě tiān dì tiān dì shàng bù
不 终 日。孰 为 此 者?天 地。天 地 尚 不
néng jiǔ ér kuàng yú rén hū gù cóng shì yú dào zhě
能 久,而 况 于 人 乎?故 从 事 于 道 者,
tong yú dào dé zhě tong yú dé shī zhě tong yú shī
同 于 道;德 者,同 于德;失 者,同 于 失。
tong yú dé zhě dào yì dé zhī tong yú shī zhě dào yì
同 于 德 者,道 亦德 之;同 于 失 者,道 亦
shī zhī
失 之。(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xìn bù zú yān yǒu bù xìn yān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 不足 焉,有 不 信 焉。
【译文】
少发圣言号令,就可以任运自然。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行使了这狂风暴雨?是天地。天地也不能长久地维持它的狂暴,何况于人呢?所以,注重于修道的人,以道为法式就可以趋同于道,以德为趋求就可以得到德,失道失德就会导致失道失德的恶果。同于道的人可以得到道的容纳,趋求于德的人可以得到德的畜养,失道失德则终将以失败告终。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博得人们的确信,人们是不会真正相信的。
【第二十四章不 处】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原文注音】
qǐ zhě bù lì kuà zhě bù xíng zì xiàn zhě bù míng
企 者 不立,跨 者 不 行。自 见 者 不 明,
zì shì zhě bù zhāng zì fá zhě wú gōng zì jīn zhě bù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伐 者 无 功,自 矜 者 不
cháng
长 。
qí zài dào yě yuē yú shí zhuì xíng wù huò wù zhī
其 在 道 也,曰:余 食 赘 形。物 或 恶 之,
gù yǒu dào zhě bù chù
故 有 道 者 不 处。
【译文】
踮着脚尖立不稳,张着双腿难成行。执求成名的,不明于道;自以为是的,不善辨析;自我夸耀的,少有事功;自我矜持的,难以长久。这些做法比之于道的理想范式,实在是一种撑胀而拖沓的行为。一般存在也有不这样的,所以,奉行完善的在途规范的人绝不这样。
【第二十五章混 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
【原文注音】
yǒu wù hún chéng xiān tiān dì shēng
有 物 混 成 ,先 天 地 生 。
jì xī liáo xī dú lì ér bù gǎi zhōu xíng ér bù
寂 兮 寥 兮,独 立 而 不 改,周 行 而 不
dài kě yǐ wéi tiān xià mǔ
殆,可以 为 天 下 母。
wú bù zhī qí míng qiáng zì zhī yuē dào qiáng wéi
吾 不 知 其 名, 强 字 之 曰 道, 强 为
zhī míng yuē dà dà yuē shì shì yuē yuǎn yuǎn yuē fǎn
之 名 曰 大。大 曰 逝,逝 曰 远,远 曰 反。
gù dào dà tiān dà dì dà rén yì dà yù zhōng yǒu
故 道 大,天 大,地大,人 亦大。域 中 有
sì dà ér rén jū qí yī yān
四大,而 人 居其一 焉。
rén fǎ dì dì fǎ tiān tiān fǎ dào dào fǎ zì rán
人 法地,地法 天,天 法 道,道 法自 然。
【译文】
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第二十六章 轻 重】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原文注音】
zhòng wéi qīng gēn jìng wéi zào jūn shì yǐ jūn
重 为 轻 根,静 为 躁 君。是 以 君
zǐzhōng rì xíng bù lí zī zhòng
子 终 日 行 不离辎 重 。
suī yǒu róng guān yàn chù chāo rán nài hé wàn chéng
虽 有 荣 观,燕 处 超 然。奈 何 万 乘
zhī zhǔ ér yǐ shēn qīng tiān xià
之 主,而以 身 轻 天 下?
qīng zé shī gēn zào zé shī jūn
轻 则 失 根,躁 则 失 君。
【译文】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处理任何事务都不脱离他的承载、供养者;虽有荣华显贵的地位权能,却能坦荡从容,超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要强逞己能而轻举天下?轻举天下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施政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第二十七章袭 明】
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计,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原文注音】
shàn xíng wú zhé jì shàn yán wú xiá zhé shàn shù
善 行 无 辙 迹;善 言 无 瑕 谪;善 数
bù yòng chóu cè shàn bì wú guān jiàn ér bù kě kāi shàn
不 用 筹 策;善 闭无 关 楗 而不可 开;善
jié wú shéng yuē ér bù kě jiě shì yǐ shèng rén cháng
结 无 绳 约 而 不 可 解。是 以 圣 人 常
shàn jiù rén gù wú qì rén cháng shàn jiù wù gù wú qì
善 救 人,故无弃 人;常 善 救 物,故无 弃
wù shì wèi xí míng gù shàn rén zhě bù shàn rén zhī shī
物。是 谓 袭 明。故 善 人 者,不 善 人 之 师;
bù shàn rén zhě shàn rén zhī zī bù guì qí shī bù ài qí
不 善 人 者,善 人 之 资。不 贵 其 师,不爱其
zī suī zhì dà mí shì wèi yào miào
资,虽 智 大迷。是 谓 要 妙。
【译文】
合道境地的人,他的行为无辙迹可追寻,他的言谈无瑕疵可指谪,他的谋划不必借助于筹码的演算,他的关闭不用栓梢而不可打开,他的束缚不用绳索而不可松解。因此,圣人通常留心于救护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通常留心于修复物,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这就可以说有了含而不露的明。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凭资。不懂得标榜师范,不懂得善待凭资,虽然对善不善的知见有很深的认识与把握,行为举措仍将是糊涂之至。懂得这一点是非常精要玄妙的。
【第二十八章常 德】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原文注音】
zhī qí xióng shǒu qí cí wéi tiān xià xī
知 其 雄 ,守 其雌,为 天 下 溪。
wéi tiān xià xī cháng dé bù lí fù guī yú yīng ér
为 天 下 溪,常 德不离,复 归 于 婴 儿。
zhī qí bái shǒu qí hēi wéi tiān xià shì
知 其 白,守 其 黑,为 天 下 式。
wéi tiān xià shì cháng dé bù tè fù guī yú wú jí
为 天 下 式,常 德不忒,复 归 于无极。
zhī qí róng shǒu qí rǔ wéi tiān xià gǔ
知 其 荣,守 其辱,为 天 下 谷。
wéi tiān xià gǔ cháng dé nǎi zú fù guī yú pǔ
为 天 下 谷, 常 德 乃 足,复 归 于朴。
pǔ sàn zé wéi qì shèng rén yòng zhī zé wéi guān
朴 散 则 为 器, 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zhǎng gù dà zhì bù gē
长 。故大 制 不割。
【译文】
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甘作天下的沟谿。甘作天下的沟谿,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复归于婴儿般的随和态。虽深知什么是清白豁亮,却安守于摸黑行进的取态,甘作天下的试探者。甘作天下的试探者,永恒的德行就不会有偏差,复归于无所突出无所特恃的未分化态。虽深知什么是荣华显耀,却安守于平常的谦卑取态,甘作天下的虚无者。甘作天下的虚无者,永恒的德行才趋于的圆满,复归于混沌无名的朴初态。混沌无名的朴演化展开就成为各种功能性的器具,圣人发挥他那无不为的潜能就成了官长。所以,大道的体制浑然而不断裂。
【第二十九章自 然】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原文注音】
jiāng yù qǔ tiān xià ér wéi zhī wú jiàn qí bù dé
将 欲 取 天 下 而 为 之,吾 见 其 不 得
yǐ tiān xià shén qì bù kě wéi yě bù kě zhí yě wéi zhě
已。天 下 神 器,不可 为 也,不可 执 也。为 者
bài zhī zhí zhě shī zhī
败 之,执 者 失 之。
gù wù huò xíng huò suí huò xū huò chuī huò qiáng
故 物 或 行 或 随,或 歔 或 吹,或 强
huò léi huò péi zǎi huò duò huī shì yǐ shèng rén qù
或 羸,或 培(载)或 堕(隳)。是 以 圣 人 去
shèn qù shē qù tài
甚,去 奢,去 泰。
【译文】
想要把天下抓来任意摆弄的,我看他永远也达不成目的。天下是神圣的存在,是不可以任意摆弄的。任意摆弄就会败坏它,紧抓不放就会失去它。所以,各类存在可以任之独行,也可以任之从随;可以任之恬柔轻嘘,也可以任之迅猛疾吹;可以任之强盛,也可以任之衰颓;可以任之安稳,也可以任之毁灭。因此,圣人戒出手过分,戒自奉过奢,戒行走极端。
【第三十章不 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原文注音】
yǐ dào zuǒ rén zhǔ zhě bù yǐ bīng qiáng tiān xià
以 道 佐 人 主 者,不以 兵 强 天 下,
qí shì hǎo huán shī zhī suǒ chù jīng jí shēng yān dà
其 事 好 还。师 之 所 处,荆 棘 生 焉。大
jūn zhī hòu bì yǒu xiōng nián
军 之 后,必 有 凶 年。
shàn zhě guǒ ér yǐ bù gǎn yǐ qǔ qiáng guǒ ér wù
善 者 果 而 已,不 敢 以 取 强 。果 而 勿
jīn guǒ ér wù fá guǒ ér wù jiāo guǒ ér bù dé yǐ guǒ
矜,果 而勿伐,果 而勿 骄,果 而不得已,果
ér wù qiáng
而勿 强 。
wù zhuàng zé lǎo shì wèi bù dào bù dào zǎo yǐ
物 壮 则 老,是 谓 不 道,不 道 早 已。
【译文】
用道的原则辅助国君的,不促使国家以武力逞强于天下。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很容易得到报应:武装力量所驻扎的地方,总是一片荒败;穷兵黩武之后,总是饥荒连绵。有道的人成就功果就适可而止,不敢执取功果而强梁霸道。不把功果作为凭恃,不借功果而张扬夸耀,不恃功果而骄慢待人,只把功果作为情非得已的必需,并不因此而强霸天下。要知道,事物强壮了就难免趋于老化,这是不合于道的,不合于道总是自速其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