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详细解释感想小故事第二十一句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27
导读:【原文】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感想】 在生活中,直呼长辈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
【原文】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感想】在生活中,直呼长辈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这里面体现了我们与长辈怎样交流的问题。对于长辈,我们应该时时有恭谦的状态,对待长辈,我们首先从打招呼来给人第一印象,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过一个知识,就是第一印象对人很重要,我们判断一个人,开始时,会从容貌、衣着、言语三方面给人留下初步印象,这在社会交往中叫做“首因效应”,这个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别人对我们整体的评价。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人与人交流上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近因效应”。我们称呼尊长这个小事,反映了我们自身的心态,也通过这样一种状态,让人对我们有一个初步评价。这个看似小的事,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交际的场合里,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交元素,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我们的教养,“尊长”在这里可以泛指很多与我们交往的领导、老师、长辈、前辈等,对待这些长辈,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语言,适时地加上前缀,这样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有的人有了一点成绩或者有了一些地位,就目空一切,对别人颐指气使,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尊敬”二字了。在尊敬师长方面,毛主席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那是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他请故乡的老人们吃饭,老人中也有他的老师,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并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人格与学问的敬意。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毛泽东年轻时,曾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他写道:“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这样的伟人,在尊长面前,尚且有这份谦虚恭敬之心,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小算盘,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小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为齐国名相晏婴当车夫。这个人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一天,车夫听说妻子要离开他,感到很吃惊。于是,他急忙找到妻子,问:“过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呀?”
妻子说:“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那么谦恭,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真是自不量力啊。”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羞愧难当。从此,车夫一改之前的傲慢,变得谦虚起来。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应该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长辈面前,应该谦虚有礼,见到尊者长辈有所不能,帮助可以,但不应该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显示自己比尊者长辈强。

【感想】在生活中,直呼长辈的姓名是很不礼貌的,这里面体现了我们与长辈怎样交流的问题。对于长辈,我们应该时时有恭谦的状态,对待长辈,我们首先从打招呼来给人第一印象,记得上学时,老师讲过一个知识,就是第一印象对人很重要,我们判断一个人,开始时,会从容貌、衣着、言语三方面给人留下初步印象,这在社会交往中叫做“首因效应”,这个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别人对我们整体的评价。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人与人交流上有了初步的认知,这时候就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近因效应”。我们称呼尊长这个小事,反映了我们自身的心态,也通过这样一种状态,让人对我们有一个初步评价。这个看似小的事,可能就会影响一个人对事物的判断和对人生的不同理解。交际的场合里,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一个社交元素,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了我们的教养,“尊长”在这里可以泛指很多与我们交往的领导、老师、长辈、前辈等,对待这些长辈,我们可以巧妙的运用语言,适时地加上前缀,这样会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有的人有了一点成绩或者有了一些地位,就目空一切,对别人颐指气使,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尊敬”二字了。在尊敬师长方面,毛主席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那是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韶山,他请故乡的老人们吃饭,老人中也有他的老师,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并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人格与学问的敬意。还有一个故事是说,毛泽东年轻时,曾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他写道:“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这样的伟人,在尊长面前,尚且有这份谦虚恭敬之心,我们那些自以为是的小算盘,就真的不值一提了。
【小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为齐国名相晏婴当车夫。这个人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这一天,车夫听说妻子要离开他,感到很吃惊。于是,他急忙找到妻子,问:“过得好好的,你为什么要离开我呀?”
妻子说:“晏婴虽然身为相国,名扬天下,可是今天我见到晏婴坐在车上,态度谦恭。再看你相貌堂堂的男子汉,只是一个车夫,却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相国都那么谦恭,你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难道只是因为给相国驾车吗?真是自不量力啊。”听完妻子的批评,车夫羞愧难当。从此,车夫一改之前的傲慢,变得谦虚起来。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