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详细解释感想小故事第二十句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27
导读:【原文】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感想】 长辈在召唤一个人时,如果自己在场应主动为他去找,如果他召唤的人不在的话,自己也要回来禀告,并询
【原文】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感想】长辈在召唤一个人时,如果自己在场应主动为他去找,如果他召唤的人不在的话,自己也要回来禀告,并询问可以帮助到他吗?有什么事情可以代为转告吗?在学校里经常有老师到班上找同学,如果老师不确指让哪位学生去找的话,这时教室里的同学往往会分成三类:第一类人对老师的吩咐毫无反应,对老师的言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第二类人对老师有回应,但常常会以“不知道”、“他不在”、“他在哪里哪里”等回答老师;三类人能做到“长呼人、即代叫”,会主动去为老师找人。可是,当老师所要找的人不在的时候,这部分人会为老师着想,急老师之所急,也就是“人不在,己即到”。如果将他的行为延伸开来,纵观他的修养德行,却表现出这个人较高的思想境界,即换位思考的品质。树立了这种品质的人,会让这类人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天地广阔。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就是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向客人递名片时,会将字正面朝向对方,以便于对方辩认;递给对方小刀或剪刀等尖锐物品时,会把尖刃一端朝向自己,以示尊重;在人群进出弹簧门或装有门帘的门时,会想到随后的人员,为其拉开门或掀开帘让对方接上手时再前行;在公众场合打喷嚏时会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嘴;在午休时、夜深时、周一上午工作较忙之际需要找某人时会想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等等,这些细节实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的体现,是“人不在,己即到”的升华,是处处替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给人方便的具体体现。
【小故事】杜环的父亲杜一元有一位朋友,叫做常允恭。常允恭死后,常母老无所依,想投靠儿子的朋友。
有一个雨天,杜环在家中闲坐,突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位浑身湿漉漉的老妇人。杜环仔细一看,大吃一惊,问道:“您是常老太太么,怎么流落至此?”常母泣着说:“我儿子常允恭半年前就病死了,儿媳一直没有生育。儿子死后,她将家里席卷一空,不知去向。现在,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太婆,无依无靠啊。”杜环听后,立即跪在常母脚下,哭着说:“我父亲与您的儿子生前亲如兄弟,父亲若在人世,必然把您视为亲娘,父亲不在,就让我来伺候您吧!”
从此,常母就在杜家住了下来。杜环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老人死后,杜环披麻戴孝,按照“杜家祖母”的礼仪办理丧事。众人有感于杜环的孝行,称他为“高义之士”。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该立即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个人,应该及时告知长辈。

【感想】长辈在召唤一个人时,如果自己在场应主动为他去找,如果他召唤的人不在的话,自己也要回来禀告,并询问可以帮助到他吗?有什么事情可以代为转告吗?在学校里经常有老师到班上找同学,如果老师不确指让哪位学生去找的话,这时教室里的同学往往会分成三类:第一类人对老师的吩咐毫无反应,对老师的言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第二类人对老师有回应,但常常会以“不知道”、“他不在”、“他在哪里哪里”等回答老师;三类人能做到“长呼人、即代叫”,会主动去为老师找人。可是,当老师所要找的人不在的时候,这部分人会为老师着想,急老师之所急,也就是“人不在,己即到”。如果将他的行为延伸开来,纵观他的修养德行,却表现出这个人较高的思想境界,即换位思考的品质。树立了这种品质的人,会让这类人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天地广阔。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就是这种行为的具体表现,比如:向客人递名片时,会将字正面朝向对方,以便于对方辩认;递给对方小刀或剪刀等尖锐物品时,会把尖刃一端朝向自己,以示尊重;在人群进出弹簧门或装有门帘的门时,会想到随后的人员,为其拉开门或掀开帘让对方接上手时再前行;在公众场合打喷嚏时会用纸巾或手帕捂住嘴;在午休时、夜深时、周一上午工作较忙之际需要找某人时会想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等等,这些细节实质是一个人的素质的体现,是“人不在,己即到”的升华,是处处替他人着想,心中有他人,给人方便的具体体现。
【小故事】杜环的父亲杜一元有一位朋友,叫做常允恭。常允恭死后,常母老无所依,想投靠儿子的朋友。
有一个雨天,杜环在家中闲坐,突然从外面走进来一位浑身湿漉漉的老妇人。杜环仔细一看,大吃一惊,问道:“您是常老太太么,怎么流落至此?”常母泣着说:“我儿子常允恭半年前就病死了,儿媳一直没有生育。儿子死后,她将家里席卷一空,不知去向。现在,只剩下我一个孤老太婆,无依无靠啊。”杜环听后,立即跪在常母脚下,哭着说:“我父亲与您的儿子生前亲如兄弟,父亲若在人世,必然把您视为亲娘,父亲不在,就让我来伺候您吧!”
从此,常母就在杜家住了下来。杜环对待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祖母一样,不让她受半点委屈。老人死后,杜环披麻戴孝,按照“杜家祖母”的礼仪办理丧事。众人有感于杜环的孝行,称他为“高义之士”。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