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弟子规 > 解释 > 正文

弟子规全文及详细解释感想小故事第八十八句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29
导读:【原文】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感想】 有缺坏,就补之,以前的人对於东西非常的爱惜,书只要有所损害了,他会赶快把它补好、修好,唯有对於书本爱惜,我们才会生起恭敬之心。夫子晚年学
【原文】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解释】虽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有缺损就要修补。

【感想】“有缺坏,就补之”,以前的人对於东西非常的爱惜,书只要有所损害了,他会赶快把它补好、修好,唯有对於书本爱惜,我们才会生起恭敬之心。夫子晚年学《易经》,非常认真,在经典里面也提到,夫子看《易经》看到“韦编三绝”。“韦编”是用牛皮做的,在绑书的,因为常常阅读,翻的次数很多,韦编断了三次。但是一来,我们可以体会出来,孔老夫子好学的态度;再来也可以了解到,夫子对於书本的爱惜。从韦编三绝,我们感受到夫子的好学,也感受到夫子爱惜物品,非常节俭。

所以书本要爱护,事实上所有的日常用品也应该好好爱惜,它的寿命就可以用得很长久。当我们到一些同修家里,一些善知识家里,只要你专心多看、多听,也可以从他在对待整个物品当中,学到一些很好的态度。像杨老师她一定会把电视机上面摆一个布,看完电视一定要把它盖起来。我们时时珍惜物品,爱物者物恒爱之。人家为什么用东西可以用那么久,我们为什么用那么短,其中必有缘故。凡事要爱惜所有的东西,这也是修我们的恭敬之心。
【小故事】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在幼儿园里,老师教我养成了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是我一生的财富,决定了我的命运。”

周峰,13岁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0岁时以托福和GRE的优异成绩得到了美国多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而赴美攻读博士。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周峰认识汉字,记忆英语单词,都是每天10个,即使走亲访友时也从不间断。就这样,一年下来,便记住了3000多个汉字和3000多个英语单词。这是他量化的学习习惯。周峰该学习的时候就一心一意学习,该玩儿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玩儿,自觉性极强,从不需要别人提醒,更不需要别人强制。他听英语广播学英语,一到点便准时打开收音机。这是他定时的学习习惯。周峰学习时总是全神贯注,思想从不开小差,精神略有溜号便立即做出调整。这是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故事二】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十七岁时就以学识渊博闻名于鲁国。虽然孔子学识渊博,可他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还没有发明纸,书籍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像《周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孔子到了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不得不换上新的再用。就这样,一连换了三次牛皮绳,孔子才把《周易》研究透。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由此可见,再聪明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刻苦精神,也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