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原文注音】zhī zhě bù yán yán zhě bù zhì
知 者 不 言,言 者 不 知。
sè qí duì bì qí mén cuò qí ruì jiě qí fēn
塞(sāi)其 兑,闭其 门;挫 其 锐,解 其 纷;
hé qí guāng tong qí chén shì wèi xuán tóng
和其 光 ,同 其 尘。是 谓 玄 同。
gù bù kě dé ér qīn bù kě dé ér shū bù kě dé ér
故不可得而 亲,不可得而 疏;不可得而
lì bù kě dé ér hài bù kě dé ér guì bù kě dé ér
利,不 可 得 而 害;不 可 得 而 贵,不 可 得 而
jiàn gù wéi tiān xià guì
贱。故 为 天 下 贵。
【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
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
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白话译文】
智者晓得道体精微,所以不任意向人民施加政令;好施加政令的人就不是智者。塞绝情欲的道路,关闭情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扰,含敛光耀,和尘俗同处,这就是玄妙的齐同境界。
修养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能够超越这种亲疏、利害、贵贱的,才是天下最为尊贵的人。
[逐句译文]
知者不言(心灵深处的感悟真正明白的人是不妄言的),
言者不知(妄言的人不是真正明白的人)。
塞其悦(堵塞其感官之窍),
闭其门(关闭其欲望之门),
挫其锐(不露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顺和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是谓玄同(这就是与道大同的玄妙)。
故不可得而亲(因此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亲爱),
不可得而疏(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疏远);
不可得而利(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利益),
不可得而害(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危害);
不可得而贵(既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敬重),
不可得而贱(也不可能得到他特别的排斥)。
故为天下贵(所以这样的人是天下的贵人)。
[场景解释]
在老子看来,得“道”的圣人,即修养成理想人格的人,能够“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这就达到了“玄同”的最高境界。
对此,车载评论说:“锐、纷、光、尘就对立说,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就统一说。尖锐的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的,把尖锐的东西磨去了,可以避免断折的危险。
各人从片面的观点出发,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以排斥别人的意见,因而是非纷纭,无所适从,解纷的办法,在于要大家从全面来看问题,放弃了片面的意见。凡是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必然有照射不到的阴暗的一面存在,只看到了照射着的一面,忽略了照射不着的另一面,是不算真正懂得光的道理的,只有把‘负阴’、‘抱阳’的两面情况都统一地加以掌握了,然后才能懂得‘用其光,复归其明’的道理。
宇宙间到处充满着灰尘,人世间纷繁复杂的情况也是如此,超脱尘世的想法与做法是不现实的,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想法与做法是行不通的,这些都是只懂得对立一面的道理,不懂得统一一面的道理。
只有化除成见、没有私心的人,才能对于好的方面,不加阻碍地让它尽量发挥作用,对不好的方面,也能因势利导,善于帮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其尘’,是对立的统一道理的较高运用。”(《论老子》,第48面)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联想到以下小故事
夏代自禹开国,到第五代皇帝,就是相统治的时期了。这时已是夏出现衰落危机的时期了。
后羿的祖先世代执掌射正职官,此时力量已经超过了夏的国君相。凭借自己善射的本领和势力,后羿篡夺了相的权力,把相流放到商丘。
相流放到商丘,住在同姓诸侯斟寻那里,过着流亡的生活。
后羿做上国君后,整天不是打猎,夸耀自己的善射,就是饮酒淫乐,不理国政。武罗、伯姻、熊髡、龙圉等良里都受到排斥,偏偏听言奸臣寒浞。
这位寒浞本是被他父亲赶出门的不肖之子,但羿视为宝贝,拜为丞相。不久,寒浞利用手中的权力,把羿杀死在桃梧,又在穷门将后羿的儿子杀掉,自己当上了国君。
寒浞有儿子浇,封地在过这个地方,史称过浇。这位过浇,力大无穷,可以在陆地上撑船走,所以,寒浞让他带领大军,再去消灭斟寻、斟灌,并将流亡在斟的相杀掉。
过浇率领军队,前往消灭斟氏,遭到顽强的抵抗,但斟氏终不是对手,被过浇的军队杀得七零八落,相也死在其中。
相有一妃子,来自有仍氏,名后缗。敌人杀来时,她已有了身孕,幸得卫士拼死抵抗,血流遍地,后缗才得以逃脱追杀。
后缗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只好逃回自己娘家有仍氏,生下少康。
相有一旧臣靡,见相被杀,他在有鬲这个地方把斟的残部收罗起来,不断与后羿战斗,最终将后羿杀掉。
这时,少康已成为一年青力壮的青年,被靡立为国君,就是夏代的第六代君主。
少康没有忘记杀父之仇,在浇的封地过,消灭了浇的势力,浇也被少康杀死。从此,夏丧失的政权,又完全控制在夏人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