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黄帝内经 > 资讯 > 正文

黄帝内经的惊天秘密(2)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1-12
导读:为什么饮食中会有精呢?宇宙精气从五条气道扫过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将是截留、贮存,植物、动物、水、甚至岩石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气。当我们人类将饮食吃进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会从

为什么饮食中会有“精”呢?宇宙精气从五条气道扫过地球,地球表面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将是截留、贮存,植物、动物、水、甚至岩石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性截留不同的宇宙精气。当我们人类将饮食吃进去以后,藏象中的脾就会从这些饮食中将截留的宇宙精气提取出来,供藏象系统之用。

大家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这样一个问题:藏象脾化精与解剖生理系统消化、吸收营养不是一回事。

大家知道,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胃、大肠、小 肠,而主要的营养吸收系统在大小肠,胃的主要功能不是吸收,而是分解食物。人类的消化系统从饮食当中提取的有用物质很多,像水、脂肪、各种微量元素、糖、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等,以供肉体生理系统所用。可是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脾藏从饮食中提取的能量与这些都不同。脾取饮食之精,不从大小肠入 手,而从胃入手,这说明两者所取不相同。由此我们这样来推测:

饮食入于胃,更多地保持了食物的原始状态(因 为尚未经过充分消化),而脾藏所取很可能是食物中更加自然的“精华”部分,而不是消化后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食物中的自然精华,大约就是我们假 设的“宇宙生命素”,它被脾藏提取,转化成第二生理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可见,人之饮食有二用:一是脾藏从胃中饮食当中提取出“精”,以供藏象系统——第二 生理系统之用,这叫取上游之水,灌藏象良田;二是胃、大肠、小肠从饮食中提取出脂肪、糖、维生素等供人类肉体生理系统之用。

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精”与已知的饮食营养不同。中医有一个观点“人生十岁,五藏始定”,也就是说在“十岁”之前,藏象系统并不从饮食中化生“精”。如果精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营养成分,那么人体解剖生理系统早在“十岁”前就因缺少营养而死亡了。

古印度《五十奥义书·商枳略奥义书》中也谈到了类似中医气化的问题,它说:“上气流行腹中者,分化纳于腹中水分、食物,而别出菁华。”此“菁华”其实就是中医里讲的精,它也同样出自食物、水分。

精是藏象系统的原始能量,难道它不能成为解剖 系统(即第一生理系统)的能量形式吗?这涉及到生命体的不同构成。在我们地球上,不同的生命体有不同的需要,所以猎豹就是肉食动物,而羚羊则是草食动物。 再说得深刻一些,地球上的动物(包括人),都是碳原子的产物,如果有一种生命属于其它原子构成,比如说硅原子,那么他的需要肯定与我们不同。我们不清楚体 内藏象系统的本质,但它肯定与我们生理解剖系统不同,所以它的需求也不同。宇宙之精只能被藏象系统所用,而不能被解剖系统利用。

脾化精的另一个证明是气功。早期的气功练习者 当有了气感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气与饮食的关系。如果此时练习者正在节食减肥,那么过一段时间,会感觉到身体上的气感在减退,原本较粗的气行线,会变得细 弱起来,原先气可以到达的部位变得遥不可及。这是因为气的一部分是由后天之精转化来的,当饮食减少,后天之精必然短缺,不能化生足量的经气,气也就相应地 变弱了。但如果坚持练习下去,在饮食不变的情况下,气感还会变强,而且越来越强,其原因就是我们的下一个问题。

第二个来源是肺。我 们说宇宙之精散布在空气当中,当肺进行呼吸时,藏象系统也会从空气中提取宇宙之精,这是中医后天之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然,《内经》中的后天之精的概念 中并没有涉及肺的这一功能,但这是一个合理的推论,因为在《六节藏象论》中曾明确写道:“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肺从空气中提取的宇宙之精,进入藏象系统后与来自脾胃的宇宙之精合化,最后形成了“宗气”或者叫“大气”。这种气是藏象系统的根本推动力,是促使藏象系统运行的激发力量,如果肺气虚弱,则宗气生成不足,就会出现少气不足以息,语言低微,身倦乏力,脉沉微等现象。

中医将脾胃从地表物(饮食、药石)中化生的精以及从肺呼吸中化生的精统称为“阴精”,而将经络直接从空间吸取的精称为“阳精”,其实都是一个东西。中医认为藏象系统采集阴精和阳精与地形、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因而直接影响人的寿命长短。

《素问·五政常大论》言:“帝曰:天不足西 北,左寒而右凉;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歧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大小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左热而右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 奉于上,故左寒而又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这段话讲的是地形高下,气候温凉与人体寿命的关系。它的结论是,地势平坦、气候炎热地区的人寿命短,而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地区的人寿命长。这个结论与目前的研究正好吻合,1986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在全世界确定了四个长寿地区:巴基斯坦的洪萨、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南美洲的厄瓜多尔、中国的新疆。这些地区要么纬度偏高,要么地处山区。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人们争论不休,我们也来凑个热闹。我们认为,理解这话段要从宇宙精气运行与地球截留两个方面考虑。

中国的东南方基本上是平原,地势平坦,纬度较 低,气候炎热。在这个地理环境下,大气环流变动剧烈,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当宇宙之精经过这种地区的时候,在大气的推动下,往往从高空扫过,不容易在地 表形成富积,因而地表物截留宇宙之精的机会就减少了许多,故而风水称气遇风则散。另一方面,由于东南气候湿润、温度较高,人类可食性植物的生长期相对要 短,这也影响了对宇宙精气的截留。更重要的是,由于热气从地表向空中升腾,宇宙之精很难下降到地表,人体经络采集精气的机会相对减少。这诸多的原因,造成 了当地人寿命较短。

中国的西北部地区绝大多数属于高原和山区,地 形复杂,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大气环流变动平缓。当宇宙精气扫过这些地区的时候,极容易降至地表面,形成富积,故而这一带地区动物、植物、无机物、水中累 积的宇宙精气要远远大于东南地区,当这些物质变为饮食进入人体以后,脾胃提取宇宙之精的功率就高得多。另一方面,西北部地区地势较高,宇宙精气可以直接达 到地面,人体经络就更容易从空间直接采集。生活在这类地区的人,寿命也就相对长一些。

其实宇宙精气与地势、气候的关系,不但可以影 响人们的寿命,它也可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以建筑为例,东南方的建筑在审美上偏重的是细腻、精巧,不论是造形还是提花楼刻,样样都是精品,苏州的园林小 桥流水配上纤细的太湖石,总给人小家碧玉的感觉。西北方的建筑审美则偏重豪放、粗犷,建筑物与配套家俱上也很少有像东南方那样精美的图案。

南北的两种风格差异,其实根源在于心智的差 异,而心智的差异则来源于对精的获取差异。东南方由于地形、气候的特点,人体的藏象系统获得后天之精的机会相对较弱,点点滴都是宝贝,需要细嚼慢品。这种 生理上的特点,影响了人们的心智,从而产生了细腻、精致的文化追求趋势。而西北方的人,由于藏象系统获得后天之精的机会相对较多,不会对藏象系统产生过重 的负担,从而形成了豪放、粗犷的性格。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