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及详细解释感想小故事第十三句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26
导读:【原文】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
【原文】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感想】不论我们规劝谁,都要建立在对方信任我们的基础上,而这个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要在长期的相处中,时时观察对方的需要,然后真心地去关怀与付出,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进而再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规劝,才会有效果。
【解释】如果自己劝解的时候,父母听不进去,不要强劝,应该等父母高兴的时候再规劝,别跟父母顶撞,徒惹父母生气,还达不到规劝的效果;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

【感想】不论我们规劝谁,都要建立在对方信任我们的基础上,而这个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要在长期的相处中,时时观察对方的需要,然后真心地去关怀与付出,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进而再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规劝,才会有效果。
同样是一张嘴,我们为什么要说话尖酸刻薄,让亲人、朋友痛苦呢?同样是一双手,为什么我们不去多帮助别人呢?同样是一颗心,我们为什么不用博爱、仁德的胸怀去面对所有的人和事呢?我们的善念和善行全部都在一念之间。我们应该真正明白如何做人,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大事。
【小故事】闵子骞年幼丧母,父亲再婚。不久,后娘为闵家生了两个儿子。从此,后娘就开始虐待小子骞。在一个北风呼啸的冬日,父亲叫小子骞帮他去拉车。可是一出门,小子骞就冻得发抖,无法帮助父亲拉车。父亲问小子骞是不是病了,他低着头不敢说话。父亲感到奇怪,就去拉扯小子骞。哪里知道小子骞的棉衣一扯就破,露出里面的芦花。
原来,后母将前些天新买来的棉絮全部放在自己亲生儿子穿的棉衣里,而小子骞的棉衣里放的却是不保暖的芦花。难怪他冻得瑟瑟发抖。
父亲怒气冲冲地回到家,对后妻吼道:“你现在就收拾行李,滚回娘家,我要休了你!”后母心知不妙,只好跪在地下求饶。这时,小子骞也连忙跪下,替后娘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的意思是:后娘在家,最多只是孩儿我一人受罪;如果您将后娘赶出家门,两个小弟弟也要孤单无依了!
听到这句话,父亲非常感动。他忙将小子骞扶起,并对后妻说:“今天,当着子骞的话,我先让你留下来。但是,你该学学如何做人!”事已至此,后娘终于低头认错。
后来,父亲四处托人,想将小子骞送到孔子门下求学。孔夫子听说闵子骞的事迹,毫不犹豫地接收了这个学生。闵子骞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逐渐成长为孔门高徒,并以“德行”名垂青史。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