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阅读(2)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1-13
导读: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清静战胜躁动,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便可以成为统治天下的君长。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译文】国家政通人和之时,驱使战马耕种田园。国
51.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清静战胜躁动,寒冷战胜炎热。清静无为便可以成为统治天下的君长。
52.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译文】国家政通人和之时,驱使战马耕种田园。国家昏乱之时,连怀驹母马也用于征战, 以致马驹生于荒野。
53. 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罪过没有什么能大过贪婪多欲,祸患没有什么能大过不知满足,过错没有什么能大 过妄欲必得。所以,知足者之足,是经常的满足。
54.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
【译文】不必出门面面俱到的去了解,就能知晓天下事物的基本道理;不必频频观望窗外, 就能洞悟其自然的普遍法则。走得越远,被纷乱所迷,对“道”的主旨就明白越少。所以, 圣人无须四处出行就能知晓万物的普遍之理,无须事事亲眼窥见就能明晓事物始终,不待一 厢情愿的执意施为便能有所成就。
5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译文】学习要天天有所积累,追求道理每天都要有所减少,减少又减少,最后达到无为的 境界。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56.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能够做到无为就能有所为。治理天下必须无所事事,如果经常有所事事,就不能够 治理天下了。
57.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译文】圣人没有主观成见,而是以百姓的心愿为心愿。
5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译文】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用道的大德来予以善待。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用道的大德来予以信任。
59.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译文】人出世为生,去世为死。长寿者,占十分之三;夭亡者,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为 生,却因自己的妄为而致死亡者,也占十分之三。
60.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译文】道生成万事万物,德养育万事万物。万事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事万 物成长起来。故此,万事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
6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 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 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 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
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译文】修道于自身,其德才纯真;修道于家族,其德才充裕;修道于乡里,其德永绵延; 修道于邦国,其德才丰厚;修道于天下,其德才普泛。所以,以自身观想德身,以我家观想 德家,以自乡观想德乡,以我邦观想德邦,以现今之天下观想厚德之天下。我是怎么知道现 今天下之状况的呢?就是拿它与观想的厚德之天下相比较而得知的。
6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明于道者不立言,立言的不明于道。
64. 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塞住耳目口鼻的知识穴窍,关闭喜怒哀乐的欲门,自敛锋芒,解脱世间的纠纷,使 自己和入世间的光辉,也使自己混同世间的浊尘,这就叫做深远无形的与“道”同。所以, 无法对它亲近,无法对它疏远;无法使它得到利,无法使它受害;无法使它尊贵,无法使它 下贱。所以为天下所尊贵。
6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 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
【译文】以正直的教化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攘人民为原则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呢?根据就在于:天下的禁令、忌讳越多,人民就越贫穷;民间损人利己的器 物、方术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智诈伎巧越多,各种左道旁门就越丛生滋起;法令越 是繁苛,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不主观施为,人民则自然进化;我澹泊清静,民众 则自然纯正;我不造事扰民,民众则自然富足;我不贪欲,民众则自然淳朴。
6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
【译文】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苛酷,人民就狡诈。因此,圣人为人处事方正而不生硬,清廉而不伤世,直率而不放肆,光辉而不炫耀。
6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译文】灾害啊,幸福就在它身边;幸福啊,灾害就藏在里边。谁知它最后会怎么样?它没有定论。正常的可能变为反常,善良可能变为妖孽。人们的迷惑,由来已经很久了!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译文】治理人事,侍奉上天,最重要的是惜爱。
69.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要像煎小鱼一样。
70.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 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
【译文】大国,就象居于江河下游一样,是天下百川的交汇之地,所以也应具有天下雌柔一般的气度。雌柔常以安静胜过雄强,以其安静表示谦下。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 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支持。因此,或者是大国以谦下取得了 信赖,或者是小国以谦下得到了支持。大国不过是希望网罗别人,小国不过是希望依附别人。 谦下能使两者各得其所愿,但大国更应该谦下。
7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译文】把清静无为当成作为,以平安无事作为事情,用恬淡无味当作味道。
7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在容易之时谋求难事,在细微之处成就大事。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 的大事,必从细微处著手。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
7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轻易的许诺,必不大可信;看起来容易的,到头来必难。所以,圣人犹有艰难之心,
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千里的远行, 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75.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世人行事,往往是几近成功的时候又失败了。到最后一刻还像刚开始时一样谨慎, 就不会 有失败的事了。
76.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译文】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使世人越来越聪明,而是使世人越来越愚朴。世人所以难 管理,就因为人的智慧诡诈多端。所以若以人的智慧治理国家,必然祸国殃民;若不以人的 智慧治理国家,则是国家的福气。
77.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大江大海能汇聚容纳百川流水,是因为它所处低下,便为百川之王。若有人想在万 民之上,先得自谦为下;要为万民之先,先得自卑为后。圣人正是这样,他在上,人民没有 重担;他在前,人民不会受害。所以普天下都热心拥戴 而不厌倦。
7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宝贝,持守不渝。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在这世上争强好胜,为
79.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译文】慈爱才能勇敢,俭朴才能扩增,不与人争强好胜,才能为人师长。当今之人,失了慈爱只剩下勇敢,失了俭朴只追求扩增,失了谦卑只顾去抢先,离死亡不远了!慈爱,用它 来征战就胜利,用它来退守必坚固。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爱来护卫保守。
80.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 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译文】真正的勇士不会杀气腾腾,善于打仗的人不用气势汹汹,神机妙算者不必与敌交锋, 善于用人者甘居于人之下。这就叫不争不竞之美德,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这叫符合天古 之极至之道。
81.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轻敌,轻敌几乎能断送我的宝贝。所以若两军对峙,旗鼓相当,那悲 伤哀恸的一方必胜无疑。
8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译文】我的话很容易明白,很容易实行。天下的人却不能明白,不能实行。
8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译文】我的言论中隐藏着微言大义,我的行事中潜伏着根本原则。正是因为没有了解我的 微言大义而只停留于文字表义,正是由于没有体味到我的根本原则而只看我的行事表象,所 以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我。
84.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有所不知,这很好;不掌握某知识,这当然有缺陷。只有通过因应缺陷而 行,使缺陷不成其为缺陷,才可以因此而没有缺陷。
8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译文】当人民不再敬畏任何人的权威时,真正的大权威就来到了。
86.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 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不要妨害人们的安居,不要搅扰人们的生活。只要不令人们生厌,人们就不会厌恶 权威。因此,圣人自求明达,却不自以为是;洁身自爱,却不自以为尊贵。所以舍弃后者, 而采取前者。有勇气自恃果敢,冒然行事的,必死。有勇气自认怯懦,不敢妄为的,得活。 种勇气,一个有利,一个有害。上天所厌恶的,谁晓得个中原委呢?
8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译文】
8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上天的道,如同浩瀚飘渺的大网,稀疏得似乎看不见,却没有什么可以漏网逃脱。
8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译文】民众不怕死,为什么(国家或其它暴力组织)用死来恐吓他们呢?
9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人民之所以遭受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的赋税太多,所以才遭受饥荒。人民之所 以难以被治理,是由于统治者太过贪求功名,所以才难以被治理。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 由于统治者自奉过奢而搜刮过甚,所以才冒死轻生。只有不以人民生计的危及作为前提而作 为的人君,才是真正擅长于善养自己的生命的人君。
9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 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弱灵动,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顽固强硬;草木生长的时候枝干 柔嫩,死了以后就变得枯槁。所以,顽固强硬是速死之道,柔弱灵动是生长之道。因此,国 家肌体中军兵过强就会走向灭亡,植株体系中树枝过硬就会遭致摧折。顽固强硬处于劣势, 柔弱灵动处于优势。
92.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不就象张弓开弦一样吗?弦位高了就压低些,弦位低了就抬高些,弦位 过满就减损些,弦位不足就补充些。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世俗的 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
9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
9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真正 改变得了它。
95.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译文】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无人不知晓,却无人能遵行。
96.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难以消解的余怨,这怎么能算是完善呢?
9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甲兵,无所陈之。
【译文】国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十倍百倍于人力的器具也不使用。人们畏惧死亡而不远 迁徙。虽有车船,却没有地方使用;虽有军队,也没有地方部署。
98.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办法,以其饮食为甘甜,以其服饰为美好,以其居处为安逸, 以其习俗为快乐。邻国的人们相互可以看见,鸡鸣狗叫声相互可以听到,但人民直到老死也 不相互往来。
9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 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10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上天的道,有利于天下,而不加害于天下。圣人的道,是为了世人,而不与世人相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