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
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原文注音】
mín zhī jī yǐ qí shàng shí shuì zhī duō shì yǐ jī
民 之 饥,以其 上 食 税 之 多,是 以饥。
mín zhī nán zhì yǐ qí shàng zhī yǒu wéi shì yǐ nán
民 之 难 治,以其 上 之 有 为,是 以 难
zhì
治。
mín zhī qīng sǐ yǐ qí shàng qiú shēng zhī hòu shì
民 之 轻 死,以其 上 求 生 之 厚,是
yǐ qīng sǐ
以 轻 死。
fu wéi wú yǐ shēng wéi zhě shì xián yú guì shēng
夫 唯 无以 生 为 者,是 贤 于 贵 生 。
【译文】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
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白话译文】
人民为什么饥饿?因为在上的人聚敛太多,弄得人民无法自给,所以才饥饿。
人民为什么难治?因为在上的人多事妄作,弄得人民无所适从,所以才难治。
人民为什么不怕死?还不是因为在上的人奉养过奢,弄得人民不堪需索,所以才轻死。
如果在上的人,能够看轻自己的的权势,恬淡无欲,清静无为。
那么,比起贵生厚养,以苛烦政令来压榨人民,就要好多了,这种情形也就不会产生了。
[逐句译文]
民之饥(民众之所以饥饿),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因为统治者的税赋过多),
是以饥(因此民众才饥饿)。
民之难治(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
以其上之有为(是因为统治者的妄为),
是以难治(因此民众才难以治理)。
民之轻死(民众之所以轻视死亡),
以其上求生之厚(是因为统治者的生活奢侈),
是以轻死(因此民众才轻视死亡)。
夫唯无以生为者(只有不看重自己生命的人),
是贤于贵生(才比过于看重自己生命的人贤明)。
[场景解释]
老子在这一章里揭示了老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对抗。从政治上讲,人民的反抗是由统治者的苛政和沉重的租税所引起来的,这是说,剥削与高压是政治祸乱的最实际的原因。
老百姓在这种情况面前,只有铤而走险,毫不畏惧死亡。
张松如先生说:“本章文显义明,无须诠释。而有的论者,却硬说这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是骗人的。是的,‘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确实是代统治者设想的说法。可是古代的从事生产的广大民众,如果不是寄希望于其理想中的所谓‘圣人’,难道在复杂的尖锐的阶级斗争的舞台上,还能扮演为独立的主角吗?前述的那些引论者,在这里说老子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在另一些地方又说老子是新兴的封建制度的对抗者,是势不两立的。这种随心所欲的评价,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所以,张松如先生说:“本章揭示了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阶级矛盾的实质:人民的饥荒,是统治者沉重的租税造成的;人民的轻生,是统治者无厌的聚敛造成的。这种说法,当然同贯穿《老子》书中的‘无为’思想相通着,可是它岂不也反映了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要求吗?岂不正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广大农民阶级思想的流露吗?”(《老子校读》第404页)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联想到以下小故事
平常是道
南泉因赵州问:「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云:「还可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泉云:「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擬之道,犹如太虚廓然洞豁,岂可强是
非也。」州於言下顿悟。
无门曰:「南泉被赵州发问,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赵州纵饶悟去,更参三十年始得!」
颂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即心即佛
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
无门曰:「若能直下领略得去,著佛衣,喫佛饭,说佛话,行佛行,即是佛也。然虽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错认定盘星。爭知道说箇佛字,三日漱口,若是箇汉,见说即心是佛,掩耳便走。」
颂曰:「青天白日,切忌寻觅;更问如何?抱赃叫屈。」
非心非佛
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
无门曰:「若向者里见得,参学事毕。」
颂曰:「路逢剑客须呈,不遇诗人莫献;逢人且说三分,未可全施一片。」
智不是道
南泉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无门曰:「南泉可谓老不识羞,纔开臭口,家丑外扬。然虽如是,知恩者少。」
颂曰:「天晴日头出,雨下地上湿;尽情都说了,只恐信不及。」
路逢达道
五祖曰:「路逢达道人,不將语默对,且道:將甚么对?」
无门曰:「若向者里对得亲切,不妨庆快!其或未然,也须一切处著眼。」
颂曰:「路逢达道人,不將语默对;拦腮劈面拳,直下会便会。」
《道德经》能够看轻自己的的权势,恬淡无欲,清静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