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原文注音】
zhì dà guó ruò pēng xiǎo xiǎn
治 大 国,若 烹 小 鲜。
yǐ dào lì tiān xià qí guǐ bù shén fēi qí guǐ bù
以 道 莅 天 下,其 鬼 不 神;非 其 鬼 不
shén qí shén bù shāng rén fēi qí shén bù shāng rén
神,其 神 不 伤 人;非 其 神 不 伤 人,
shèng rén yì bù shāng rén fu liǎng bù xiāng shāng gù
圣 人 亦 不 伤 人。夫 两 不 相 伤 ,故
dé jiāo guī yān
德 交 归 焉。
【译文】
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
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白话译文】
治理大国好像烹小鱼,不能常常翻动,常常翻动小鱼就会破碎;不可以朝令夕改,过于多事,否则人民不堪其扰,便会把国家弄乱。
但是能做到这个地步,只有“有道的人”才能达到。有道的人临莅天下,清静无为,物各得其所,鬼神各有其序。
这时,不仅鬼不作祟伤人,神也不伤害人;不仅神不伤人,就是圣人也不伤人;鬼、神、圣人都能做到不伤害人,人民便能安居乐业,勉力修德了。
[逐句译文]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饪鲜美的小鱼)。
以道莅天下(以这个道理治理天下),
其鬼不神(鬼怪就不灵验了)。
非其鬼不神(不是鬼怪不显灵了),
其神不伤人(而是显灵也伤害不了人)。
非其神不伤人(不但鬼怪伤害不了人),
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亦不去伤害人民)。
夫两不相伤(双方和睦两不相伤),
故德交归焉(所以德性相融归入本源)。
[场景解释]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流传极广,深刻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家们。
车载说:“这一段话就治国为政说,从‘无为而治’的道理里面,提出无神论倾向的见解。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书无为的主张在政治上的运用。
老子书很看重‘无为’,提出‘为无为’,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反复说明这个道理,多方运用这个道理,这是它的‘道法自然’的见解的发挥。
它把这个道理运用在治国为政一方面,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当‘民忘于治,若鱼忘于水’,就不需要再用宗教来辅助政治而谋之于鬼,于是鬼神无灵了。鬼神不再有任何作为,是为政的人‘无为’的结果,符合于‘道法自然’的无为的规律。这是它提出无神论倾向的一个方面。
”的确如此,这句话喻示着为政的关键所在,在于安静无为,不扰害百姓,否则,灾祸就要来临。要保证国家的平安,执政者就必须小心谨慎,认真严肃,不能以主观意志随意左右国家政治,这句话用极其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这个极其复杂的治国谋略。
如果以个人的主观愿望去改变社会,朝令夕改、朝三暮四、忽左忽右,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国家就会动乱不安。相反,如果国家制定的政策法令能够得到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就会收到富国强兵之效。如此,则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发生祸难的作用。
[读后感想]
此章道德经联想到以下小故事
狼比狗聪明的原因
在河边,一只狼要带好几只小狼过河。以我们粗浅的经验,它一定会一只一只地叼过去。但事实并非如此。老狼因怕子女受伤害,它会咬死一只动物,把动物的胃吹足气,然后再用牙咬住蒂处,做成一只鼓鼓囊囊的皮筏。借着这生命的皮筏,全家渡河。
在动物界,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如果让单个的狗与单个的狼搏斗,败北的肯定是狗。虽然狗与狼是近亲,它们的体型也难分伯仲。但为什么败北的总是狗呢?有人曾就这问题仔细地将狗与狼作对此研究。结果发现,经人类长期豢养的狗,因为不面临生存的危机,脑容量远远小于狼:而生长在野外的狼,为了生存,它们的大脑被很好地开发,不但非常有创造性,而且有着异乎寻常的生存智慧。
狗并不是天生就比狼愚蠢,而是后天豢养的结果。因为万事万物皆有惰性,一旦条件优越。就难免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