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金刚经 > 译文 > 正文

金刚经全文解释译文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09-29
导读:金刚经全文译文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经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
金刚经全文译文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

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解释】于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于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么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于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后才有痛苦快乐,然后想要离苦得乐。那么,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译文】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 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槃的境界。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 我灭度。”“这是什么缘故呢?”“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白话译文】佛陀于是告诉须菩提说:“诸位大菩萨,在修行当中,应该依照下面的方法去降伏妄想心,降伏妄想心的方法就是首先不要执著众生相,众生相有九种,如一、孵卵所生的鸡、鸭、麻雀、鸽子;二、母胎所生的人、牛、羊、马;三、水中或潮湿中所生的鱼、虾、蟹、鐅;四、蜕化所生的虫、飞蛾、蚊子、苍蝇(他们都是由幼虫蜕变而化成)、五、有色众生、他们由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识障蔽的意思,五蕴等于由五种物质或精神覆盖本性。)组成的,有色众生居住在欲界及色界;六、无色众生,他们由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组成的,无色众生居住在无色界中;七、有思想的众生,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除了无想天之外,都是有思想的众生;八、无思想的众生,他们是专修无想的外道修士,也就是外道的最高果位,居住在无色的无想天中;九、非有想非无想的众生,他们居住在三界最高的无色界,无色界最高的是非想非非想处天,这里的众生没有粗想但仍有细想,所以是非有想非无想。

  以上九种众生,诸位大菩萨都要有这种想法:我要一一慈悲去救度他们,使他们业障消除,脱离生死轮回,永远达到清净解脱之境界,虽然众生有无限量之大,无法数之多,无边际之广,我都以慈悲心去解救他们,虽然有那么多众生受到我的解救,但我决不执著度化众生的功德,所以在诸位大菩萨的心中应该认为,实在没有一位众生受到我的救度。

  为什么要有这些想法呢?须菩提!你要知道如果菩萨还有我相(自私心,执著自我)、人相(对待心,计较得失)、众生相(分别心,杂念纷纭)、寿者相(欲望心,贪得寿命),他就不是菩萨了。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