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讲解净空法师第一集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2-02
导读: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这个道俗时众是指现前当时的这些大众,这一句就是说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四众弟子,各人都要发无上心,无上菩提心。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法,大乘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什么叫菩提心呢?底下这几句就是菩提心: 生死甚难厌。你能
“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这个道俗时众是指现前当时的这些大众,这一句就是说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四众弟子,各人都要发无上心,无上菩提心。因为这个法门是大乘法,大乘法是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什么叫菩提心呢?底下这几句就是菩提心:
“生死甚难厌”。你能够厌离,那你真的觉悟了。世间人都贪图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能够看破,想把它舍掉,这是真正觉悟。舍了这个世间呢,求佛法。佛法难闻,你听到;不但听到,你还非常欢喜接受,这个信是欢喜接受。这要不是真正觉悟的人做不到。

“共发金刚志”,这个金刚是比喻。发的愿心永远不坏、永远不变,这叫金刚志。“横超断四流”,四流就是三界。三界里面这个欲界,欲是五欲,通常我们归纳起来,财色名食睡这个是欲界的业因。你只要这些东西不断,不管你在家、出家;不管你修学那个法门,你对于财色名食睡这五桩事情还有贪爱,你就离不开欲界,这个叫做欲界流。这个四流,第一个就是你有欲界的业因,你就超越不了欲界。上面还有色界、无色界。色界、无色界里面有思惑,有见惑,就是有见思烦恼,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这个要不能断掉,这都不能细说了。见思惑平常讲得很多,有这两样,你就出不了三界;换句话说,出不了轮回。何况还有一个无明?所以这个四流是有见思无明。欲就是欲流这个五欲,这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你有了,你就出不了三界。此地告诉我们要把这四样东西断掉,断掉啊!那你就横超三界,就出离六道轮回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啊!说实在话,要靠其他法门来修学,恐怕没有指望。所以唯有净土,求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让我们横出三界;横出三界怎么样呢?不需要断,带业往生,不要断也能走得了,那只有这个法门。愿入弥陀界,我们要发真正的愿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真正的愿心?善导大师在本经要给我们说明,我们要特别留意。
“皈依合掌礼”。皈是回归,依是依靠,合掌是恭敬。这个下面就是教给我们发愿的。‘世尊我一心’,这个讲最重要的就是一心;‘归命尽十方法性真如海’,这一句讲的是体,讲的是性体;‘报化等诸佛’,这是讲的相,前面是体,这讲的是相,前面是性这是相。性相也可以,体相也可以,这个相里面讲的是正报,报身佛、化身佛。‘一一菩萨身眷属等无量’,菩萨是佛的眷属;‘庄严及变化’,这一句是讲的报土。前面是正报,这个地方还是讲的报土跟化佛。变化是化佛、化菩萨。‘十地三贤海’,到这个地方呢,里面包涵十方一切真善知识,皆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这个真正善知识跟佛一定是同心愿。佛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知识跟佛一样,这叫真正善知识。这包括十地三贤海。
佛法里面讲这个一,不是专一,要专一那就不平等了;它是讲的任一,任何一个。在华严里面讲到十玄门里面‘主伴圆融’,那个是主。如果我们说毗卢遮那佛是主,其他都是伴,你们想想要不要打架?现在选举立法院都打架。为什么呢?不平啊!为什么偏偏毗卢遮那佛做主?别的人不能做主啦!那佛法界里也吵翻了天啊!所以佛法是任一,不是专一。毗卢遮即佛为主,所有一切佛菩萨都是伴;阿弥陀佛为主,毗卢遮那佛也是伴;释迦牟尼佛为主,阿弥陀佛也是伴。这个大家平等,没有话说了,任何人都可以做主,乃至于我们自己也可以做主。我是主,诸佛菩萨都是我的眷属,都是我的伴,所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个个都是主、个个都是伴,这大家平等,没有话说。所以主伴圆融,这个主是任一,不是专一。有情身上是这样分的,无情身上也是这样分的,这一个世界为主,其他世界为伴;任何一个世界都可以为主,都可以为伴,这样主伴才圆融,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