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读诵视频在线观看
无量寿经是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讲的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为大比丘众12000人及普贤、慈氏等诸大菩萨说法,谓过去世自在王佛时,有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发四十八大愿,称:“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经漫长时期,积无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号“无量寿佛”。光明寿命最尊第一。其国土谓安乐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国中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宫殿、楼观、宝树、宝池等均以七宝严饰,百味饮食随意而至,自然演出万种伎乐,皆是法音。其国人等智慧高明,颜貌端庄,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皆能趋向佛之正道。至于往生者有上辈、中辈、下辈之分。彼国菩萨都得到一生补处(即隔一生而成佛),以观世音、大势至为上首。最后释迦牟尼劝弥勒及诸天人等,备勤精进,不存怀疑,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国七宝华中化生,等等。
这部经的殊胜,就在于它的感应非常快速。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半年就有效验。什么效验?就是心很清净,妄想执着淡了很多,待人处事变得很有智慧,处处顺心,处处如意。诚如经上所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无尽之宝」,这就是读经的好处。读诵这部《无量寿经》。天都必须有定课,由少而多,并且合计总遍数,一天都不能停,老老实实做三个月。在此,我可以先肯定的告诉各位,结果一定是法喜充满、欲罢不能。
刚开始读诵,前五百遍是最困难的。这是因为自己业障很重,必须有很大的耐力,去冲破难关。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因为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读经时,心里不起任何妄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陀从真如自性中流露出来的真言,是「善中之善」,读经正是「众善奉行」。读诵时专心,这是修「定」。念经时,自始至终念得清楚分明,没有念错、念漏、或颠倒,这就是修「慧」。它的秘诀在于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管再苦,天的定课都不能间断。真肯老实,依教奉行,超过了一千遍以后,境界就非常殊胜。真正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依报、正报都会随着转变,事事顺心,身心健康、快乐。只要你真肯用功,用一年的时间,就会觉得自己心地清净很多,妄想很明显的少了很多,而且更有智慧。
像我本来是一位家庭主妇,刚开始读诵时,家庭事情还是很多,因为这是我的依报,没有福报。第一年,我一天定三部不间断。一年下来就读一千多部,心定了身体也开始转好,感冒少。以前一身都是病,最近渐渐觉得身体并无不适,家庭工作也比以前轻松,经济情况也好转很多,事业也很顺利。当时我并无所求,只是老实依教奉行,自己并不觉得这是感应。第二年,一天能读五部。我一方面也读熟了,读起来也快,很快就读了三千部。那时感觉更殊胜,身体轻,睡眠少,连感冒也没有。福报愈来愈大,心想事成,时间愈来愈多,妄念愈来愈少。第三年,睡眠更少,早上三点就起来。以前是睡到十点,精神还提不起来。一坐下来连续读五部,欲罢不能,心地清凉,天天轻松愉快。有一天读到下午一点就读了十一部,心清净、法喜充满。第二天开始就一天读十二部,真是无比快乐、自在。
一直到四千五百部时,动一次大手术,不可思议的顺利,真是重罪轻报。因为从小杀业重,身体不好,贪口腹。以前是连打瞌睡也作恶梦。现在梦少了,精神好。天睡很少,吃得少,天天读经、念佛、拜佛、听经,日子过得非常快乐、自在。正报、依报皆有大转变。心定了,只要不间断读过了三千遍,要您停止读诵,您一定不肯。在《大集经》里佛陀开示,佛法留在世间共有三个阶段,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三个时期众生的根器是愈来愈钝,业障愈来愈重。所以,世尊要对治这三个时期众生不同的病,也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对症下药」。
在正法时期,民风非常淳朴,人心厚道,只要大家认真持戒,就能成就。像法时期,人心已经渐渐受污染,妄想也比较多,必须用「定」的方法,众生才能成就,所以像法时期禅风很盛。翻开我们中国历史,唐朝正处于像法时期,所以唐朝的禅风很盛。但是到了现在,也就是「末法时期」,我们大家可以仔细反省,现在我们不能如法「持戒」,因此无法使我们得到心地真正的清净。就连「习定」也不容易得定,我们也没办法真正对治烦恼。为什么呢?我们自己想想,虽然盘腿坐在ê里,那是形式。因为我们可以自己检讨,我们脑子里还是妄念纷飞,分别执着很坚固。习定,的确我们也做不到。持戒、习定都得不到功夫。没有戒、定,就不能开智慧,我们最后只有从「净」门下手。「净门」要怎么修?今天师父教我们读三千遍的《无量寿经》。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就是先帮我们启发「根本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