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三字经 > 资讯 > 正文

三字经解释及启示经书网告诉你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1-15
导读: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

至于教学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环境,不辞劳苦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能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宜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古人以构成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

维持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妻和睦。)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我们如果不能善用禀赋,不知道上进,哪还有什么资格做人?蚕能吐丝,供给人们做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们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小昆虫都不如吗?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吟咏

彼女子 且聪明 尔男子 当自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蔡邕的女儿),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中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她们这些女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好榜样就要学习。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志向及早用功。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中贫困,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荧光来读书。另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然穷苦,但并没有停止学习。汉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却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每次在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回家。隋朝的李密,平日放牛,却仍然一心向学,常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艰苦卓绝地求学,这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史书虽然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要允当,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概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 ,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