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全文译文浅释:五百弟子授记品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译文
这时,法会中有一位名叫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的大弟子,从释迦牟尼佛这里听到关于佛以其智慧之力,广施方便,随宜说法的情况,又听释迦牟尼佛为诸大弟子授无上圣智成佛之记,还听到自己前世随佛听法的因缘之事,还听到诸有随缘自在、通达无碍的无边神力。所有这些都是他从未听过的。此时的富楼那心地清净,欢喜不已,他立即从座位上站立起来,走到佛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行此大礼之后,他退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佛那尊贵慈祥的面孔,而内心深处却激动起伏,思绪联翩。他想:“世尊真是太奇特了,他的所作所为更是稀奇罕见。他以权巧方便之力,随顺世间众生的各种特性,而说种种方便利导的佛法,令众生拔除贪着,不再染污于六尘之境。我等智劣根浅,未能尽说及宣扬诸佛功德。唯有大彻大悟的世尊知道我们求佛的深心和本愿。”
就在富楼那慨叹不已之际,释迦牟尼佛开口对法会中的比丘们说:“你们看见这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了吗?我常说他在所有说法人中水平最高,称其为说法第一,我也时常赞叹他的各种功德,他精进修行,勤奋护持佛法,并帮助我宣传佛法义理,善于为四众开示教法,使之获得法益、法喜。他具备了解释佛的正法的能力,能够为一同修行的人带来巨大的好处。除了如来佛之外,再没有谁能比得上富楼那那种流利雄辩的口才。你们不要以为富楼那只能护持并帮助宣传佛法,富楼那在过去九十亿个佛那里就曾护持并宣传佛的正法,那时,他在所有宣传佛法的人中也是口才无与伦比,被称为说法第一。另外,富楼那不但善于说法,而且对于诸佛所说的空寂之法,也能通达明了,获得了理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等四种无碍智,所以,他总能勤于思索,详细审察各类法相,从而作到清净说法,毫无疑惑。另外,他还具足菩萨的神通之力,能随其寿命,跟从如来佛修各种清净之行。在那时的诸佛世界中,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声闻弟子,但实际上,富楼那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并通过这种声闻之相,广开方便法门,饶益无量众生。与此同时,他还教化无量无数的人,引导他们立志修行成至高无上的佛智。富楼那为了庄严和清净佛国,所以,他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诸位比丘,富楼那在过去七佛座下所有说法人中也是名列第一,如今在我释迦牟尼佛这里的所有说法人中也是第一。在现在劫中以后出现的诸佛那里,他仍然是说法第一。在所有这些佛世界当中,富楼那都能护持并説明如来佛宣讲佛法。就是在未来世无量无边个佛面前,他同样护持并协助如来佛宣说佛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使他们都立志追求至高无上的佛智。总之,富楼那为了庄严和清净佛国,始终如一地精进努力,教化众生,从而使他自己渐渐具足了大乘菩萨的道法。
释迦牟尼佛接着为富楼那授记说:“再过无量阿僧·劫,富楼那将在这个世界上证成至高无上,圆融无碍的佛智佛慧,从而即身成佛,名号为法明如来,同时还具足十号之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法明佛的国土由恒河沙数之多的大千世界组成,佛国大地由七宝铺就,平坦如掌,没有山丘、·涧、沟壑,到处是用七宝建造的楼台亭观,天神们的宫殿就处在离地不远的虚空之中,人和天神可以互相看见,相互接触和交往。在法明如来的佛国之中,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也没有女人,一切众生皆以神通之力从法化生,所以也都没有婬欲,个个皆获得巨大神通,身上可放出光明,还可自由 自在地飞行在空中。他们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修习 佛法精进不息,所以也都富有智慧,具足三十二种非凡身相。该国众生有两种食物,一是法喜食,即心离贪着,以法为食,则法喜充满,不觉饥饿。二是禅悦食,即深入禅定,微妙自娱,充满欢悦。国中有无量无数的大菩萨,个个都获得了巨大的神通和四种无碍之智,善于教化一切众生。国中声闻从也多得数不清,计不尽,他们都具备六种神通,三种明达和八种解脱之法。总之,法明佛的国土即拥有这样无尽功德,无尽庄严和无尽成就。法明佛住世时,劫名叫宝明,国名叫善净。法明佛的寿命有无量阿僧·劫,佛法流行于世的时间极其长久。佛灭度后,众弟子以七种珍宝不其建起舍利宝塔,这种塔遍布全国各地。”
这时,释迦牟尼佛欲重宣其义,便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诸位比丘,你们仔细听着,佛弟子所行之道是微妙而不可思意的,因为他善于学习 佛的方便智慧。当他知道众生喜欢小乘法而畏惧大乘法时,作为大乘菩萨的弟子们便甘心隐大示小,现出小乘声闻、缘觉弟子的身分,以无数方便法门,诱化一切众生。他们自称是小乘声闻,离佛道相去甚远,通过这种权巧之策而度脱了无量无数的众生,使他们都成就了出世离苦之道。虽然这些乐小法的人总是想懈怠不前,中途退缩,但这些弟子们仍殷勤教诲,使他们再接再厉,逐渐趋向于佛之道。这种弟子内秘菩萨之行,外观声闻之相,他们看起来像个小乘声闻弟子,清心寡欲,厌离生死世间,但他们内心却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站庄严佛国,净化佛土。他们在众生面前故意表现出有贪欲、·恚、愚痴等三毒以及其它各种邪知谬见,但实际上,他们却毫不染着,而是通过这种方便之法,深入群生,随类教化,因机说法,引导众生趋于佛道。我的弟子通过这种方便之法教化众生的种种现化事迹,我今天如果全都说出来的话,众生一听,心中就会产生疑惑。
“今天的这位富楼那弟子,曾在过去千亿个佛那里,勤修诸佛之道法,宣扬护持诸佛之法。为了追求至高无上的如来智慧,富楼那在过去诸佛那里,现居于一切弟子之上,多闻强记,富有智慧。他辩才无碍,说法第一,什么法都能讲,能使听者心生欢喜,闻法得悟。他始终不知疲倦地帮助诸佛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他已度脱了生死,获得巨大的神通,具足四种无碍之智,了知一切众生的根性利钝,常说清净妙法,弘通清净法义,教化亿万之众,使他们都能安住于大乘法中,从而都自觉地庄严、清净佛的国土。在未来世中,富楼那也将供养无量无数个佛,并外现劣相,应诸根机,护持、助宣佛的正法;内秘真心,自心清净,庄严佛的国土。经常以各种方便善巧之法,说微妙无上的佛法而心无所畏,救度无以为计的众生,使他们都能成就一切智慧。”
“在极其漫长的时间中,富楼那始终如一地供养一个又一个的如来佛,并在每一个佛国净土中,护持流通法宝藏。在此之后,他将得道成佛,名号为法明,国名为善净,是由七种宝物合成的,劫名宝明。国中菩萨多得无量无数,他们都已获得度脱,具有巨大的神通之力和威德之力。国中到处都有声闻弟子,其数也是无边无尽,他们他们已得三种明达、八种解脱之法和四种无碍之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为佛国之僧。法明佛国中的众生都已断除了婬欲,人们无一不是变化显生,个个具足微妙庄严的身相。他们以习 法之喜和参禅之悦为食,除此之外,再没有什么吃食的想法。该国内没有女人,也没有各种恶道。富楼那比丘圆满了一切或德,故能获得如此清净庄严的佛国,拥有如此众多的贤圣。这种无量胜事,我今天就这么简略地给大家说说。”
这时,法会中有一千二百名无烦无恼,心地自在的阿罗汉,听了释迦牟尼佛的说法和授记,不禁这样想道:“我们真是太高兴了!今日所见所闻的确是从未有过的。如果我们也能像其它大弟子那样,得到世尊的授记,那不是件很快乐的事?”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于是对摩诃迦叶说:“这一千二百名阿罗汉,我今天就当场为他们逐一授无上等之佛智。在这些人中,我的大弟子·陈如比丘,将在未来供养六万二千亿个佛,然后自身证果成佛,名号为普明如来,并具足十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五百阿罗汉,如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陀罗、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他们皆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即成就如来佛的大彻大悟而即身成佛。这五百罗汉成佛后皆是同一佛号,即叫普明。”
授记完后,释迦牟尼佛又想重宣其义,便说偈道:
“·陈如比丘将遇见并供养无量个佛,历经无数劫之后即可证得佛的无上圣智而得道成佛,此佛长放光明之瑞相,具足各种神通,名号传遍十方,成为一切众生所恭敬的圣者。此佛常说无上妙法,犹如慧光普照,故名号叫作普明。普明佛的国土清净庄严,国中菩萨个个勇猛精进,他们都可升入微妙的楼阁之中,遍游十方诸国,以最好的供具奉献给诸佛。作完这些供养之后,内心畅悦,满怀欢喜,片刻间又回到本国,可见他们有多大的神通之力。该佛寿命六万劫。佛灭度后,他的正法流行于十二劫,继正法之后的像法时代长达二十四劫。佛法灭时,天神和人类将陷于忧愁之中。五百罗汉比丘,也将依次成佛,皆号为普明如来。他们将转次授记说:‘我灭度后,某甲当作佛。’这些佛所教化的世间同我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间是一样的。佛国的庄严、清净,以及各种神通变化之力、菩萨和声闻的情况、正法和像法的时代,还有佛的寿命等情况,皆如以上所说。迦叶,你已经知道五百罗汉皆获授记,必将成佛。其余的声闻大众也是如此,他们都将证果成佛。凡是今天不在法会中的人,就由你为他们宣说吧!”
五百罗汉在释迦牟尼佛得到授记以后,无不欢喜雀跃。他们立即从座坐上站起来,走到佛的面前,以其头面礼佛之足,悔过自责道:“世尊!我等过去常有这种念头,自认为已证得到最终的灭度。今天,我们才知道自己太愚蠢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获得如来佛的智慧,但我们却以小智为满足。世尊,譬如有人到亲友家中作客,喝醉酒后便自个睡着了。恰在这时,亲友因官家之事要外出,他便将一颗无价宝珠塞进此人的衣服里,赠送此物之后,他便自个走了,而那人依然醉卧不起,对此毫不觉知。等他醒来之后,他又辗转到了其它国家。为了获得衣食,他辛勤努力,奔波不息,生活十分艰难。所以,如果稍微得到一点,他便感到很满足。后来,有一天那位亲忽然碰见了他,便对他说:‘岂不怪哉!怎么会为了衣食而到这步田地呢?过去,我为了让你得到安乐,尽享五欲之福,于某年某月某日,将一颗无价珠宝系在你的衣服里,今天依在此,而你却不知不觉,竟然如此辛勤忧恼,艰苦度日,真是太傻了!你现在可以用此珍宝换取所需的一切,你将永远开心如意,要啥有啥,再也不会贫穷了。’”
五百罗汉接着对释迦牟尼佛说:“佛也是如此,您在作菩萨时,就教化我们让我们发心追求一切智慧,但我们很快又都荒废淡忘了,对此,我们竟然不知不觉。得证阿罗汉道后,便自以为得到了最终的灭度,如同生活穷困的人,得一点就很满足。幸亏以前菩萨教化令发的追求一切智慧的大愿犹在未久,今天,世尊为了使我们觉悟,而说如此之言:‘诸比丘,你们所得到的涅槃,并非最终的灭度。我过去长期以来,为了让你们种下佛的善根,以方便之力,开示涅槃之相,但你们却以为是得到了真实的灭度。’世尊,我们今天才终于知道自己实际上都是真正的菩萨,都受到了无上佛智的记号,因此,我们皆大欢喜,叹为未有之幸事。”
这时,阿若·陈如等人欲重宣其义,便又以偈颂形式说道:
“我等得闻世尊无上安稳的授记之声 ,均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此时此刻,我们向您这位具足无量智慧的佛虔诚致礼,并在你的面前悔过自新。我们本来拥有无量佛宝,但当得证小乘有涅槃后,便自以为足,真像没有智慧的愚人一般。譬如有一位贫困的人,来到某亲友家暂祝这家十分富有,便以各种美味佳肴款待,同时还以无价宝珠系在这位贫者的内衣 里面。悄悄地赠此珍宝之后,这位亲友便因故外出了。当时贫者正在睡觉,并不知道亲友送给他珍宝。后来,他游历到其它国家,寻衣求食以自活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所以,只要稍有所得便十分满足,更不愿追求妙好的东西。那时,他并未察觉内衣 里面有无价宝珠。赠给他宝珠的亲友后来遇见了这位穷人,将他狠狠地责备了一番,并给他指出所系的宝珠。贫者看见这宝珠后,内心充满欢喜,从此他财物丰饶,享尽五欲之福。
“我们这些人也是如此,世尊曾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怜愍教化我们,使我们种下追求无上佛道的大愿。可我们没有智慧,对此竟然不知不觉。一旦得到小乘少许的涅槃之乐,便自我满足,不想再追求其它什么。今天,佛使我们迷中觉悟,告诉我们这种小乘少许的涅槃并非真实的灭度,只有证得佛的无上智慧,才算是真正的灭度。我们今天从佛这里听到授记成佛及佛土庄严和转次授记,依次作佛等情况,身心充满了无比的欢喜。”
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原文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稀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惟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否。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 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婬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怀疑惑。
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 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 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 成就一切智。
供养诸如来, 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 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 婬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 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 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 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冕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 当见无量佛, 过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 具足诸神通, 名闻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 故号为普明。 其国土清净, 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 游诸十方国, 以无上供具、 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 心怀大欢喜, 须臾还本国, 有如是神力。
佛寿六万劫, 正法住倍寿, 像法复倍是, 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 次第当作佛, 同号曰普明, 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 某甲当作佛, 其所化世间, 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 及诸神通力, 菩萨声闻众, 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说。 迦叶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 亦当复如是。 其不在此会, 汝当为宣说。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月日,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需,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 安隐授记声, 欢喜未曾有, 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 自悔诸过咎, 于无量佛宝, 得少涅槃分,
如无智愚人, 便自以为足。 譬如贫穷人、 往至亲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 系著内衣 里,
默与而舍去, 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 游行诣他国,
求衣食自济, 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 更不愿好者。
不觉内衣 里、 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 后见此贫人,
苦切责之已, 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 其心大欢喜,
富有诸财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于长夜,
常愍见教化, 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 不觉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 言非实灭度,
得佛无上慧, 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 授记庄严事,
及转次受决, 身心遍欢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