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专业经书内容网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三字经 > 解释 > 正文

三字经全文解释第三句

来源:经书网 编辑:不休和尚 时间:2018-10-15
导读:【原文】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
【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感悟故事】
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小孟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曾经搬了三次家。她看到孟子不努力学习,就生气地剪断正在纺织的布,以此教育、鼓励孟子好好学习。

孟子小的时候家里面很穷,只有几亩薄田,父亲在孟子3岁时就外出谋生计,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纺线织布生活。起初,他们母子俩住在一片墓地附近,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也跟着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仉氏,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办呢?于是孟母就把家迁到了一个集市旁边,每逢集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闹异常。孟子受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学起了卖菜杀猪、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仍忐忑不安,害怕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习气,住了半年又决定再次迁居。这一次孟家搬到了一所学宫附近,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读书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现实感想】
一个人的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时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最容易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相应的智力、能力和个性,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不容易顺利地获得这种发展。儿童时期又是模仿力最强的年龄段,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优良的社会环境是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儿童,成长为懂得社会知识、规范,能够扮演社会角色不可缺少的条件。试想,如果孟母没有把家从坟地和闹市中搬出来,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这位儒家学派的“亚圣”了。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热衷于“择校”,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并不重视“择邻”,其实影响孩子成长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家庭、学校、居住环境等等。“择邻”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主要影响他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相信没有一位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却“无礼”和“缺德”,而引发人们的是七言八语,讪笑讥诮:“这孩子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教养、粗卑不堪、真讨厌、远着他、少来往……”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