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弥陀经,乃一切圣凡同修之道。亦决于现生了脱之法。文虽显略,义极宏深。古德欲人皆修习,以故列为日课。
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则一切诸经之所未有,乃如来普令一切若圣若凡,同于现生,得出六道轮回之大法门也。而阿弥陀经,文略义丰,普透群机。其为利益,穷劫难宣。以故自佛说此法门以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有缘遇者,祈勿错过,则幸甚。
在《阿弥陀经》开始,记述了当时在场听佛说法的,有常随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十六位大弟子和四位大菩萨,以及无量诸天大众等等。那么当时在场这么多人,为何在佛主动说法时,一开始就“佛告长老舍利弗”呢?这首先就要对“舍利弗”有一个认识。
舍利弗,其母之眼似舍利鸟,故取名舍利,所生之子,则称舍利子;故舍利弗就是“舍利之子”的意思。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所以舍利弗就代表“智慧”。而净土法门,三根普摄,凡圣同修,圆融无碍,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也称其为“难信之法”。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相信理解这个法门,才能修习这个法门,所以佛陀要特别告诉代表大智慧的舍利弗。
从“佛告长老舍利弗”这一句经文中,我们就可以得知,净土法门非大智慧者,不能当下无疑;对净土法门深信无疑的人,必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以说,没有智慧,对净土法门没有甚深信仰的人,即使他念佛,也很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了这么一句话:“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也就是说,如果众生听到了有关极乐世界的事情,应当发愿,希望自己能够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去呢?是因为可以和很多“上善人”在一起。所谓“上善人”,简单说就是指根善、最善的人。那么换句话说,你不是“上善人”就不可能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往生极乐世界,首先这个人得是个“善人”,如果连一个“善人”都做不到,念再多佛号也不能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