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讲解 • 正文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细讲解第五部分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不休和尚
经书网—专业经书内容网

(心经第五部分讲解,点击即可播放)
读诵内容:

【经文】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讲解】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而《心经》在这里却是阐释了“空有不二”的道理。

先从“有”说起。人类对“有”所产生的实在感,是“自性见”的表现。从佛教缘起法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而成的,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因而本质上、自性上空而不可得。这些依靠各种关系和条件而虚假存在的,一旦关系和条件起了变化,形态和作用也就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说:诸法之所以空,是因为自性不可得;诸法之所以有,是因为有“相”和“用”的存在。空和有的相反相成,只有在缘起法的观照下方能成立。
《心经》中这四句正是从自性空的立场来说明的。色,即是要表达凡色皆为因缘所生;而空,则是表达了这因缘所生之色终究空无自性。
龙树菩萨《中论·观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就是在说,所谓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因此,色不异空。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得到了统一。
世人因为不了解有,对“有”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色即是空”、“色不异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是虚幻无常、是无自性、是空。一个人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就不会因为“有”的问题而生烦恼,就不会为物所累。相反,“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说明万物虽空,但缘起因

    上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细讲解第二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Copyright © 2018-2020 经书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8128097号
    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公益项目技术支持经书网
    如有侵权,提供资料联系我们将24小时删除